濉溪古城飘来“青年为什么这样mv小店”烟火气
最佳回答
“为什么这样mv”濉溪古城飘来“青年为什么这样mv小店”烟火气
濉溪古城石板街上,青年跟着老手艺人学习非遗漆扇。赵朋/摄 “‘小店项目’为我们店拍摄的宣传片特别高大上,视频质量高、内容抓人眼球。现在店铺准备扩容,没有网络宣传是不行的,之前也咨询过拍摄公司,对于我们个体户而言,宣传视频价格高,不得不放弃。”11月27日,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张奶奶米酒汤圆”店铺青年主理人刘辉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感慨。 刘辉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企业形象宣传片”,3分34秒的时长浓缩了他12年创业经历。他2010年从部队转业后返乡,继承母亲的食品手艺,两年后开始经营米酒汤圆店,顾客主要为年轻人。今年4月,他在濉溪古城石板街开了新店,眼下正打算扩店经营并加大宣传,但面临资金紧张等难题。 他口中提到的“小店项目”是淮北市、濉溪县共青团联合上海信也科技发起“好样的小店”专项公益助力计划,为具有公益、文化传播属性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推广宣传、店面改造、资质申请等帮扶。 项目第一阶段将免费拍摄8期青年小店宣传视频,帮助小店引流,现已拍完4期。第二阶段将举办青年小店沙龙等活动。 公益项目为何选择濉溪古城? 濉溪古城文化底蕴深厚,是濉溪重点商圈之一。2023年7月,濉溪县入选安徽省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试点。濉溪县委、县政府依托濉溪古城打造城市青年友好场景,将青年就业创业、教育、理论提升、文旅消费等元素融合其中。 古城客流量高峰集中在周末及节假日,偏向于夜间消费,且年轻消费者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今年9月,团濉溪县委、县委宣传部等单位决定在古城置办青年集市。经过摸排青年文旅需求、协调选址、主理人招商、预热宣传等工作,最终30余名青年主理人入驻集市,涵盖手作饰品、中药养生、美食小吃等业态。 前不久,游客赵女士在中医摊位体验针灸后表示:“平时工作中长时间看电脑,颈椎经常酸痛,逛古城时,看到有青年中医集市就前来体验。集市中,特色的中药奶茶、拯救‘脆皮青年’标语符合当下青年的生活方式。” “我个人非常喜爱捷克珠、菩提子等首饰,一直想和更多年轻人分享爱好。在小红书看到青年集市招募主理人,立刻报名参加,认识了一群爱好相同的青年。”“希末手作”摊位主理人吕美琪说。 她还观察到,濉溪县经开区、新经济产业园的岗位招聘也走进古城,青年们前往咨询了解,为古城带来了“喧嚣”和青春气息。 濉溪古城是淮北市重点文物保护开发单位,除了“青年集市”主理人之外,还有一群“原住民”。银楼、银饰、香包布艺、剪纸、泥塑等众多民俗技艺在此经营发展,其中不乏从老辈手中接过接力棒的青年,成为“老铺子”的“新主人”。 近日,“小店项目”拍摄组来到古城石板街一家拓印小店“榕宝阁”。29岁的朱厚强是小店“掌门人”,总是身着麻衣品茗,每天整理着各种类型的拓片。 “我喜欢钻研拓印文化和传统文化,小小的拓片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谈及拓印,29岁的朱厚强如数家珍,每一个拓片的内容、来源、背后的故事,他都能娓娓道来。 他的店铺面积180平方米,客户多是大学生及外地亲子游客。他认真思考过店铺未来的规划――将青少年研学作为重点方向之一,让青少年通过接触拓印提升动手能力、了解历史文化。 像榕宝阁一样的青年小店在濉溪古城还有很多。老德兴银楼、杨家香包、宗式剪纸等小店都处在新老传承交接中,需要更多的关注量和客流量,以及交流学习平台。 10月26日,一场主题为“数字织梦 非遗新生”的青年沙龙在古城石板街举办,60余名非遗传承人、青年非遗小店主理人及创业青年聆听行业专家和前辈分享青春故事。在不远处的古睢书院老房子里,濉溪县青年人才交流和夜校活动也常态化开展,与漆扇、香囊、银饰等相关的课程轮番呈现。 “去古城上青年夜校”已成为濉溪青年下班之后的重要选择。老德兴银楼是安徽省第四批老字号、淮北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家族第四代技艺传承人刘飞是青年夜校的常客。 “我从学校毕业后入伍从军,服役期间,爷爷对我表达了他年事已高,想让我传承祖辈手艺的想法。服役期满后,我选择回乡,学习手艺的过程十分辛苦,创业的过程也有许多波折。”刘飞认为,人的一生和制银饰、银器一样,是复杂且曲折的过程,从块状银子到精美银饰需要经历十几道工序,越是繁复的美感越需要时间的锤炼。青年也一样,想要无憾的人生,就要经过岁月的打磨。 “我平时也经常刷抖音、小红书,却不知道怎样利用这些平台将小店的账号做大做强,夜校嘉宾给出的建议很有实践价值。”刘飞感慨,夜校活动为传统银饰铸造青年提供了交流平台,自己不仅将优秀技艺带到青年中去,也结交了新朋友。 据了解,濉溪古城已经涵盖青年运动史陈列馆、青年集市、青年主理人小店、青年之家等众多功能区域。 濉溪青年运动史陈列馆于2022年5月对外开放,通过文物资料和图片,展示一代代濉溪青年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建设濉溪的青年运动史,已接待群众两万余人次。 如今,越来越多古城青年讲解员、返乡大学生主动要求担任陈列馆讲解员,淮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乙恣菡就是其中一员。她希望了解家乡的历史,锻炼口才和讲解能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讯员 周开济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