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丨中肯竹业技术转让合作助肯变竹为“宝”为什么会这样的韩语
最佳回答
“为什么会这样的韩语”综述丨中肯竹业技术转让合作助肯变竹为“宝”为什么会这样的韩语
(原标题:综述丨中肯竹业技术转让合作助肯变竹为“宝”)
新华社内罗毕10月31日电 综述|中肯竹业技术转让合作助肯变竹为“宝”
新华社记者黎华玲 林晶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10月31日联合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和肯尼亚地方政府,在肯尼亚布西亚郡启动竹业种植培训和技术转让项目,以促进该国竹产业可持续发展,变竹为“宝”。
布西亚郡位于肯尼亚西部,毗邻维多利亚湖,林业资源丰富。这个全称为“通过生态系统恢复提升生计并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肯尼亚竹子技术转让合作”的项目得到了肯尼亚野生动物研究和培训研究所、肯尼亚林业研究所及中肯两国相关高校、机构支持,预计惠及数千农户。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项目部主管王国勤表示,该项目旨在提升人们对竹林在生态保护方面的认识,从而提高肯尼亚竹产业质量和规模,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2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竹子主要产于亚洲、美洲和非洲地区。然而,由于很多国家和地区对竹子的价值缺乏认识和缺少利用技术,竹子的利用率较低。例如在非洲有数十个国家拥有天然竹林,但其大部分竹林未得到重视,竹产业没有得以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最早开发和使用竹子的国家之一。在中国,竹产业覆盖范围非常广泛,从造纸和脚手架到豪华地板和食品生产,竹子都被用作原材料。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中方提出建设中非竹子中心,帮助非洲开发竹藤产业。这成为中国林草人对非开展竹藤合作的根本遵循,力求帮助非洲国家点“竹”成“金”。
据项目技术专家、中国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楼一平介绍,中肯竹业技术转让合作项目预计占地100公顷,将产生巨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他说,经过多次田间走访、培训、竹制品展示等等,肯尼亚农民了解了竹产业,如今有很多农民主动学习并种植竹子,希望该项目能成为中肯合作的又一张名片。
肯尼亚布西亚郡负责环境和气候变化事务的官员丹·奥皮利奥表示很感激中国专家的到来。他说,肯尼亚竹子虽多,但因缺乏先进理念和技术,农民大多只会用竹子建造篱笆,长期守着竹林难致富。“我们希望中国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能帮助肯尼亚将身边的竹资源转化为惠及农民、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商品。”奥皮利奥认为,大面积种植竹子也将助推肯尼亚实现本国的“150亿棵树”种植倡议。
来自布西亚郡的农民祖德·奥古拉说:“我以前不知道竹子可以做成乐器、家具等等,自从中国专家来肯尼亚免费教授竹业知识,我才发现竹子如此珍贵。”他说,自己将虚心学习中国理念和技术,在家里的3公顷土地种上竹子。
据介绍,中肯竹业技术转让合作项目周期为2024年至2026年。该项目计划进行竹林河岸修复试点,总结并推广经验,并以此提高肯尼亚的生态修复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力,为中非合作和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