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学十年奖项“大满贯” 作家热议如何为什么喜欢的第一个人很难忘讲好上海故事

来源: 搜狐专栏
2024-10-22 04:25:20

最佳回答

“为什么喜欢的第一个人很难忘”上海文学十年奖项“大满贯” 作家热议如何为什么喜欢的第一个人很难忘讲好上海故事

东方网记者王珂然报道: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10月18日,上海文学界“学习习近平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座谈会”在上海作协举行。

基本实现全国性文学奖项“大满贯”

上海作协党组书记 、专职副主席马文运在会上谈到,回望这十年,上海文学界特别是上海作协团结引领上海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努力培养各类文学人才,精神组织各类文学活动,积极推动对外文学交流,推动上海文学事业取得了崭新的成绩。

他列举了在座多位作家十年来获奖情况:2014年金宇澄的《繁华》获得了茅盾文学奖;2018年小白的《封锁》拿下鲁迅文学奖;2023年孙甘露凭《千里江山图》第二次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今年马伯庸《大医》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可以说上海作家基本实现了中国作协全国性文学奖项的“大满贯”。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作家马伯庸说,总书记当时引用的清代文学家赵翼的这两句诗,对文学创作很有启示。只有吃透了当下的时代精神,才能写出与当代人共鸣,有更高文学价值的作品。

“《大医》这本书也算我为加入上海作协提交的一个作品。”马伯庸分享,在为这本书做调研时他发现,自开埠以来上海引进了很多先进的医疗技术,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不局限于医疗本身,也不局限于上海本地,中国近代文明从这里向全国延伸。他希望在今后能从更高的时代角度看上海,把真正的时代精神和上海文化结合到一块,写出更好的作品。

讲好上海故事,上海作家当有“责任感”

最近几年海派文化崛起的势头很强,为什么大家如此重视海派文化?上海作协小说专业委员会沈嘉禄认为在城市化进程当中上海树立了榜样。在他看来,这十年上海本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很多新鲜血液注入到城市里来,新旧交替中都有各自的“焦虑”。要引导新上海人走进上海、了解上海,培养对上海的情怀,消除对海派文化的隔阂。

“讲好上海故事,不仅仅要写好上海的工厂、上海的医院。”沈嘉禄说上海和中国,中国和世界都是相向而行的。处在当今国际环境下,如何与世界文明相向而行,也是作家可以进一步发掘的方向。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