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会客为什么会这样呢用英文怎么说写厅|解决香港住房问题刻不容缓——专访香港特区政府房屋局局长何永贤
最佳回答
“为什么会这样呢用英文怎么说写”港澳会客为什么会这样呢用英文怎么说写厅|解决香港住房问题刻不容缓——专访香港特区政府房屋局局长何永贤
香港12月6日电 (记者 韩星童 刘轩廷 朱晓明 陈子彦)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住房是部分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它既是市民“衣食住行”中的重要生活条件,也是达至“安居乐业”民心所向的基础。本届特区政府以刻不容缓的态度致力于解决房屋问题,持续提速、提量、提质、提效。在多管齐下的政策下,这一困扰香港多年的“顽疾”正在松动。
何永贤作为香港特区政府架构重组后的首任房屋局局长,深感责任重大。建筑师出身的她,不仅能够以专业角度带领团队勾画香港房屋发展蓝图,又可凭借细腻的女性视角洞悉基层住户的需要。这当中,她有哪些心得与感触?香港如何改善“劏房”环境问题?未来如何进一步联动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和技术,帮助香港更快地解决房屋问题?何永贤近日接受中国新闻网“港澳会客厅”专访,对这些问题一一作出解答。
11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房屋局局长何永贤接受中国新闻网“港澳会客厅”专访。 记者 侯宇 摄采访实录摘编如下:
记者:过去几年,特区政府在解决房屋问题方面作出哪些努力,成效如何?
何永贤:这一届特区政府在2022年7月1日上任,上任的时候我们就说要提速、提量、提质、提效,快速地兴建更多公营房屋(简称“公屋”),因为在轮候(公屋)的基层家庭很多,所以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任务。
两年多过去,我们是有一点成绩的,未来5年总体公屋供应量将达到18.9万个单位,比我上任时的10.5万个单位大幅提升了80%。很感谢房屋署的同事,他们用了很多方法跟不同部门协调,以及新科技,如“组装合成”方法,不断加快建楼速度,希望早日可以将公屋交到有需要的市民手中。
记者:为实现“告别劏房”这一目标,特区政府早前成立“解决劏房问题”工作组,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调研。您作为副组长,也探访了“劏房”住户,这当中是否有您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在此次调研工作中对“劏房”及其住户现状有哪些新发现?
何永贤:我一上任就去探访了一些“劏房”居民,其中有一位老人家70多岁了,他也曾在香港(社会)服务过的。老年以后,他住在这么差的环境,一个很窄的空间,没有窗,洗手间就在床的旁边,是一个很艰难的环境。我当时去探访他的时候,我记得是在夏天,我们边谈他(边)在流汗。
现在我们的公屋(供应)数字不断上升,还有快速兴建的“简约公屋”、上一届特区政府提出的过渡性房屋,我们希望更快地加大供应量去帮助基层居民。
我最近在过渡性房屋重新看到(那位)老人家,他搬进过渡性房屋以后,整个生活条件都不一样了,他现在煮饭的地方有窗,看着海,他整个人的心情都好起来了,我看他脸上的笑容都回来了,这就是对我跟整个房屋局团队最大的鼓励。
我刚才说这一届特区政府大量提升了公屋供应数字,这就是我们解决“劏房”问题的底气,供应量大幅上升,这些“劏房”居民搬去其他地方,慢慢改善生活,然后“劏房”才有空间做得更好。
记者:基于工作组的报告,行政长官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以立法方式制订住宅楼宇分间单位的出租制度,合标单位将名为“简朴房”。这一措施初衷在于解决现时“劏房”存在的环境较差问题,但也有坊间评论担忧,长远而言,该措施是否会令“劏房”合法化,特区政府会如何释除公众这一疑虑?
何永贤:我们一开始看“劏房”,常常听到的数字是11万个“劏房”单位、22万多的居民在“劏房”环境;看见的照片就是一些老人家在洗手间旁边睡觉、煮饭。其实我们开始了“劏房”的研究以后,发现11万个单位里面真的这么差的只有一部分。
其实“劏房”分间单位的供应有很多不同种类,有比较好的,也有像我刚才说的这么差的。比较好的那些面积比较大,设备蛮不错的,有窗,有独立的洗手间,还有煮饭的地方,本身已经符合我们现在提出的“简朴房”标准。它其实在提供一个新的居住选择给有需要的人,比如有一些年轻人,他其实工作能力不错,收入也不错,但是长大了希望有独立的空间,他就(从家里)搬出去住了。这些好的选择,我们不介意它存在,因为它符合社会需要。
但是差的我们必须要改好,我们要定一个最低标准。有了最低标准之后,在标准以下的我们就要规管了,要它改好,改好以后我们要有专业人士去认证,证明它合格了,我们才给它一个“简朴房”的名称。所以“简朴房”不是改一个名字那么简单,改名字以前它要做不同的改装、改善,才可以用这个名字。我们希望用这个方法慢慢把差的淘汰,好的就让它供应给有需要的人去租用。
11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房屋局局长何永贤接受中国新闻网“港澳会客厅”专访。记者:为短期内填补公屋供应不足的缺口,特区政府早前与内地合作采用“组装合成”建筑法兴建“简约公屋”。相较于传统的建筑方式,“组装合成”有何优势?目前,“简约公屋”兴建进度如何,能够多大程度纾缓公屋紧缺的现状?
何永贤:“简约公屋”在马不停蹄地进行中。实施“简约公屋”的概念是2022年7月1日以后特首提出的,提出概念以后,我们去找地、去研究、去立法会争取拨款,然后开工、建造,整个过程两年多一点,落成第一批2100个单位,是一个非常压缩的过程。
“组装合成”的概念就好像我手上这个(“组装合成”)箱,它里面有洗手间、有窗,还有其他设备都在工厂做好,做好以后送去地盘就放下安装了。在地盘现场的工人很多都搬进工厂去(工作),工厂是室内环境,不受风雨影响,更安全,全都是在地面作业,工人的福利也比较好。地盘就不一样了,日晒雨淋,下雨的时候整个地盘都是泥水,环境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希望用这个方法把大量的工作搬进工厂,做好以后用车运来。
这个方法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一边地盘在做土地平整、室外渠管等,工厂也已经开工了,在做组装箱,两个工序可以平行进行,时间就在这过程中大大压缩了。以元朗的“简约公屋”为例,它的建筑时间比传统的(建筑方式)压缩了两年以上,你看(“简约公屋”)从构思到完成两年多,一般传统的工程应该要4年以上,效率高很多。
11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房屋局局长何永贤接受中国新闻网“港澳会客厅”专访。记者:您认为两地在建筑领域的合作如何优势互补?未来会如何进一步深化这种合作,沿用到更多的建筑项目?
何永贤:这方面正是刚刚开始,我觉得我们香港跟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建筑团队真的应该好好利用香港这10年间这么多土地在手、要大量兴建公屋(的机会),我希望会有很多合作的机会。比如“组装合成”,除了箱体(建造),我们的建筑团队在发展一些管理平台,让箱可通过扫码(方式),记录从出生到在工厂运输的过程,还有日后的维修保养,工程的进度怎么样,都可以在一个电脑平台看得到,我们日后做估算的时候,也有更多的数据。未来三四年,有这么多新的公屋出现,这些电子数据,就有很大的开拓潜力。
内地的优势是厂房很大,土地足够,人力资源也够,水平也越来越高了。在生产线环节引进了很多新的技术,比如机器人技术,所以建筑过程更高效、更高质,这方面对香港团队有很大的启发。
香港的优势是有很好的研发机构,我们的建筑团队非常国际化。我觉得香港可以发挥高端研发(的优势),利用我们现在的房屋项目去试验,然后内地厂房就是实实在在的制造,把这些建筑的配件都做好在香港呈现。
我希望新的建筑模式可以体现国际标准、香港规范,再联合大湾区制造基地的实力去帮助香港解决房屋问题。
11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房屋局局长何永贤接受中国新闻网“港澳会客厅”专访。 记者 侯宇 摄记者:作为特区政府架构重组后首任房屋局局长,肩负着最重要的民生议题,是否会感到压力很大?上任前是否有给自己设定过一些目标?这当中有哪些心路历程可以跟我们分享?
何永贤:接任后很急,所有事情、所有的目标都来得很急,其实没有太多时间去想,我是撸起衣袖就做了。房屋项目关系到香港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有居住的需要,无论是买房子还是租房子,还有“劏房”的问题,怎么做?怎么解决?我觉得这个是很大的推动力、很大的使命感。
有一次我自己去参加一个活动,我没有安排司机,自己叫计程车回家。我上车一关门,司机跟我说:我认得你,我很仰慕你,你做的事我们看得见。我当时听见以后,眼都有一点湿了,我被这个司机师傅感动了。整个车程他不断跟我说,你做的事真有意义,我们真的需要房屋,我觉得这个就是对我、对整个团队最大的推动力,希望这个使命感可以把我的团队都团结起来,尽快解决香港基层民众的居住问题。
11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房屋局局长何永贤接受中国新闻网“港澳会客厅”专访。何永贤:其实应该说感谢建筑选择了我,我选建筑的时候,有点混混沌沌的样子。中学的时候我是选理科的,但是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做理科专业的工作,我发现建筑好像需要理科,但也是人民的科学,以人为本去做很好的设计,改善环境,这好像是科学和文学中间的一个选择,所以我当时就选了这个既有理性也有感情的科目。
(但是大学)第一年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不太习惯,没有太大的信心,暑假我去找系主任,我告诉他我可能不太适合(建筑专业)。他看着我,说你成绩这么好,为什么要转?你应该有能力继续读下去。我就听他的意见,再(继续读大学)二年级、三年级。然后我慢慢就非常感谢建筑选了我,没有放弃我。这么多年了,我真的非常喜欢做建筑师,我觉得建筑师的工作真是非常有意义。建筑师每天想的就是怎么把环境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美,所以每一天都训练自己想好的事,想怎么把更好的前景带出来,我很喜欢(这种)正面的推动力,所以我也推荐年轻人做建筑师。
记者:本届特区政府主要官员中,包括您在内共有多位女性局长,相较于往届比例相当高,而香港特区立法会近年也出现越来越多女性议员,您会如何解读女性在香港政坛中的角色和影响力?
何永贤:我希望更多。我觉得很平均的群体,有男性、有女性,是最好的工作环境,因为每个人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女性细一点、软一点,做事的时候、跟人谈怎么做的时候,不一定硬就是好,软一点、了解别人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们设计公屋,照顾这么多的老人家,怎么样给他们更温暖的感觉,这是女性(视角)可以带来的好处。
还有我们女局长之间的友情非常好,女性之间有自己的话题,比如有一些特别的节日,7月1日、10月1日,我们会商量穿什么衣服,或是找香港理工大学帮我们设计一系列衣服一起穿,这也可以代表我们香港大学生的能力。
我希望可以有更多女性,更多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加入特区政府,加入我们的立法会。(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