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十日为什么会这样呢小编也不知道呢英文谈 | 张海燕:秋天的音乐疗愈

本报记者 刘少华
2024-10-09 20:36:0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最佳回答

“为什么会这样呢小编也不知道呢英文”十日为什么会这样呢小编也不知道呢英文谈 | 张海燕:秋天的音乐疗愈

我是50后,出生在金秋十月。

度过了一个酷暑,整整忙碌了大半年,终于有了一个不算短的假期。天的湛蓝,叶的金黄,果的缤纷,怎舍得与它们擦肩而过?邀来走过半个多世纪的朋友,带着我们都喜欢的音乐,走进这个秋天。

现在的环境确是优美多了。公园,街心绿地,河畔步道,随意地一抬眼,哪里都是景——一小片芦苇,传出仿佛沙球的摇奏声;一个凉亭,能安下悸动焦躁的心;一个石条连接的小道,行走着即在按动键盘;浸润在秋风里,微微闭上眼睛,就如同在做音乐冥想。

带着还在学习中的乐器——葫芦丝、陶笛、朋友的电吹管,还有儿时学过的口琴,我们在即兴中拥抱着音乐。电吹管模拟着各种乐器,小号声与口琴合奏《游击队之歌》,大提琴与陶笛合奏《女儿情》,法国号与葫芦丝合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用葫芦丝为闺蜜伴奏一曲《万疆》献给国庆日。沉浸音乐,完全没有觉察有老人、孩子在一旁围观。尤其是那位老人,竟然也从兜里拿出一把口琴学起来。待到他离去时我还注意到他微跛的腿脚。吸引他们的不是我们,而是美好的音乐。

可能有人会以为,玩音乐需要天赋和扎实的功底,其实真的未必。我觉着,谁都可以玩音乐,只要你乐意。把不同的声音排列起来,持续有一段时间,含有不同节奏、旋律、和声就行。谁说一定要有音乐天赋?我就没有什么音乐天赋,更没有童子功。在我年幼的时候是多么向往能有机会学习乐器。有位发小会弹夏威夷吉他,也有位同学在学习小提琴,这都令我羡慕无比。而我只会吹口琴,那是小学三年级音乐课上全班同学一起学的。当年的口琴早没了,只依稀记得是国光牌的,吹孔则是木制的,颜色斑斑落落。

伴随着时光流逝,我们一点点长大。虽然再去学习乐器似乎有点奢侈,但发自内心的对音乐的喜爱,使得音乐总有机会与我相伴。我从小随父母兄长住在原来上海化专的家属大院。化专有个大礼堂,当年在上海西南地区首屈一指,礼堂外的大雪松至今阅尽沧桑,依旧巍然屹立;礼堂的右侧则是长长的一排纠缠攀援的葡萄架。大礼堂里不知道有过多少场文艺演出,我们孩子没有票,就爬到高高的窗户上,一晚上一晚上地看到醉,看到痴。

后来我成为一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者,这就更加有了把音乐与工作相结合的机会与动力。从象形文字说来,繁体字音乐的乐就是木架子上的鼓, 而繁体字的药是个形声字,草本植物,下面就是那个乐。音乐有文化娱乐和审美功能,它也有疗愈功能,可以说声音是与生命有着最大关联的因素。于是结合着促进心理健康,我开始了“玩转”音乐。我们编写心理健康歌曲《成长》,然后自己谱曲,学生制作伴奏带,在公众号上发音频,学生传唱,鼓舞自己,这是创造式的音乐辅导;学生自己填词《鸿雁》,小组表演、呈现内心,这是再创造式的音乐辅导;用公众号视频教学生玩节奏,寻找连接感、控制感,这是参与式的音乐辅导;建微信群“静心听吧”,每天为老师们推荐一首乐曲,这是接受式的音乐辅导。我还把音乐疗愈带到我多年支教的云南寻甸……

如今我的生命也到了秋天。互联网时代更有了圆音乐梦的可能。我在网上报了课程,学了葫芦丝、陶笛,虽然粗浅,总算是除了口琴还会了另外两种乐器,更是用自学非洲鼓、奏响二胡、吉他、钢琴等,挑战自己的完美倾向,同时收获了普通人虽没多少音乐天赋却也在其中体验到的生命、生活的美好。

秋天,真好!音乐,真好!(张海燕)

(责编:丈夫鲜花装饰车子送妻子生日惊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