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这些习俗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英语怎么说写吗?
最佳回答
“为什么会这样?英语怎么说写”春节申遗成功,这些习俗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英语怎么说写吗?
“春节申遗成功,多少年的希望成为现实,兴奋之情无以言表!”12月5日,欣闻春节申遗成功,著名作家冯骥才的电话几乎被打爆了。82岁的他刚做完手术正在康复中,他通过助手向大家表达了自己的激动之情。
北京时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公布的文件中,有一份冯骥才的推荐材料(专家知情同意证明)。在文中,冯骥才讲了自己对于春节的理解。他为年画等春节遗产的保护和弘扬做了大量工作,当年“春节除夕放假”的提案也是冯骥才提的(之前是从初一开始放春节假)。
冯骥才说:“春节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创造,它最能体现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感。当它成为‘人类的瑰宝’后,一定会有助于外国朋友对中国的认知与友好,增添我们自身的文化自信与凝聚力,深化春节文化的传承与节日幸福。”
整套年俗如同生活大戏
冯骥才认为,在中国人过的所有传统节日中,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生活情感与生活理想的节日。过春节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
因为中国是农耕古国。农耕生产依从着大自然节律,即春播夏耕秋收冬藏,而生活的规律又与生产节奏一致。为此,人们就分外看重一年一轮、冬去春来的时间节点——年。每逢过年,便把对新的一年的热望都释放出来。日久年长,渐渐积淀为年的文化与风俗。
从每年的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五,近40天的时间里,我们形成了一整套年俗:打扫房子,置办年货,贴上福字、春联等装饰,随后便迎来最重要的年夜饭,还有拜年、逛庙会、玩社火、闹元宵……整个节日,就像一场生活大戏!
“经过几千年创造和传承的年,包罗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可爱可敬的精神向往与民族性情。它就像一把钥匙——只要一进入春节,就知道中国人是怎么回事了。”冯骥才说,作为一名作家,他控制不住地想要写出这股生活的劲头。作为一名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他更感到应该好好传播春节文化。
团圆是春节的第一主题
春节文化深厚斑斓,在冯老看来,三个主题最为关键:团圆、祈福和迎春。
团圆,是春节的第一主题。阖家团聚是中国人的梦想。由于春节还是一种标志着生命消长的节日,对团圆的心理需求就来得分外深切。因此,团圆一定要在除旧迎新的大年之夜来实现。
“这种团圆的情怀使得腊月里中华大地汇聚起情感的磁场。每当看到春运回家路上的人们,我都会为年文化在中国人身上如此刻骨铭心而感动。还有哪一种文化能够一年一度调动起如此庞大、浩瀚、动情的人们?能够凸显故乡和家庭如此强大的凝聚力?从这一点上来说,年是抚慰人们乡愁的最温暖的日子。”冯骥才深情地表示。
冯骥才认为,“福”字是最有代表性的春节符号。大门上贴的、吊钱上刻的、窗花上剪的、礼盒上印的,处处都是“福”字。吉祥的汉字那么多,一到春节,人们只对“福”字情有独钟,它蕴含着人们对幸福生活强烈的渴望。传统农耕社会,一年伊始、万象更新,是对未来所有美好期待的开端,“祈福”便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仪式。
广义的春是新生活的开始,迎春还意味着迎接大自然新的馈赠,体现了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人们在春节,呼唤春、期待春、迎接春,因而称门联为“春联”,称酒作“春酒”,甚至在红纸上书写一个大字“春”,贴在大门上。迎春,体现中国人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哲学精神。
“福”字请勿乱倒贴
春节申遗成功了,冯骥才仍然在思索,还能够为春节做点什么呢?
前些年,“福”字倒贴的风气流传开来,冯骥才赶紧写了好几篇文章,告诉大家“福”字为什么不能倒贴,什么特殊情况下“福”字可以倒贴,有什么样的寓意。
“大门上的福字不宜倒贴。”他写文章强调:把大门上的福字翻倒过来,头重脚轻、不恭不正,实属滑稽,过于轻率和粗糙地对待自己的民俗文化。
在我国民俗传统中,倒贴“福”字主要在两个地方:一是在水缸和土箱子(即垃圾箱)上,由于这两处的东西要从里边倒出来。为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巧用“倒”的谐音字“到”,倒贴福字。另一个地方是在屋内的柜子上。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近年来,年轻人越来越关注和喜爱传统文化,从事非遗保护的年轻志愿者越来越多。”对此,冯老表示,这是特别让人欣慰的事。随着春节申遗成功,他相信,春节文化一定会在未来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民俗演变出新形式
冯骥才曾非常忧心“年味儿淡了”,但近几年,他反倒放下心来:春节一整套民俗基本还在。只不过,由于生活方式的种种改变,一些民俗演变出了新的形式。
比如拜年,从过去的登门拜年变成后来的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到现在又出现了微信拜年、短视频拜年。
张贴年画的或许少了,但“福”字依然是家家户户都有的。
祭灶的仪式很难见到了,但在一些年货礼盒里,灶王爷的形象被做成了冰箱贴,直接“坐镇”厨房。现在,生肖文化跟春节文化结合起来,生肖图案也成为年节装饰品的重要元素。
“民俗的形式虽然在变,过年的心理需求却始终如一。”冯老说,春节是真正融入中国人血液里的一个节日。
驻京记者柯立 通讯员李然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