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末做手工、用视频“写日记”……小网民的朋友圈喜欢晒点啥?
最佳回答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周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末做手工、用视频“写日记”……小网民的朋友圈喜欢晒点啥?
8岁娃每周固定“营业”做手工 初中生分享视频记录校园生活
小网民的朋友圈喜欢晒什么
新近发布的《第六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指出,目前未成年网民规模已上升至1.96亿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增至97.3%。孩子们都在网上玩什么呢?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利用互联网学习和玩游戏,越来越多的小网民已经“晋级”,会利用社交媒体发布笔记或短视频,能玩转网络热梗和表情包,还有固定关注的网络圈子。教育专家提示,家长在让孩子接触网络的同时,更要引导孩子们安全“触网”、“高阶”用网。
全凭灵感
8岁“博主”周末营业做手工
“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做的安静书……”视频里,书桌前,一双小手带大家从第一视角沉浸式“玩”游戏。8岁女孩淘淘是一位“小博主”,妈妈帮她在社交平台上开了账号。周末是淘淘固定的“营业时间”,妈妈帮助她拍摄小视频,分享生活日常,再由妈妈剪辑之后发到网上。
“这是小猫咪的家,它起床啦。先修整一下毛发,吃完饭再打扮一下……”视频画面中,淘淘拿起一本用彩色纸拼贴的“互动书”,翻开书,每一页都有各种“互动机关”。伴随着童真的讲述,她打开一个个“开关”,给小猫戴上可爱的头饰、穿上漂亮的裙子,“牵”着它到公园里玩……
淘淘的账号是今年10月才开设的,主要用来分享日常生活。“今年我上二年级了,妈妈说可以用小视频来记录生活,我觉得很有意思。”淘淘很喜欢做手工,目前发表的十余条视频内容都是展示自己的作品,“都是用妈妈的手机发,我也会刷刷动态。”淘淘向记者展示自己的账号主页:每条视频有几百到几十的播放量,获赞数量最多的一条视频就是“自制安静书”,有23个赞。“大家都评论:‘太可爱了’。我还要再做一些好玩的手工作品,分享给大家。”淘淘说。
上网发小视频,会不会影响学习?淘淘解释说:“妈妈和我有约定,把学校的作业都完成了才能做手工、拍视频。而且我是全凭灵感,想发的时候才会发。”
小学生玩转社交媒体,已经不是新鲜事。
三年级女生刘雨汐就经常用父母的手机刷视频。“我最喜欢看大家收集的各种卡牌,还有同学拍视频分享自己拆卡包的过程。”她所说的卡牌,是在小学生中风靡的一种抽抽乐卡牌游戏,印有小马宝莉、名侦探柯南等小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每包售价两元至10元不等,抽出来的卡牌分不同等级。
“我会在网络上搜自己抽到的卡牌热度高不高,也和大家交流一下抽卡心得。”刘雨汐说,自己还会刷各种“种草帖”,找好吃的零食和饮料。最近,受“种草帖”影响,她迷上了用一些常见的饮料“混搭”出全新的饮料。“我爸很喜欢我做的饮料,还鼓励我拍视频分享制作过程。”
重视分享
中学生流行用视频“写日记”
相比小学生,中学生涉足互联网的领域更广,不少孩子开通了两三个社交账号。
安安今年上高一,是一位舞蹈视频博主。“我爱看动漫,喜欢模仿动漫里的舞蹈。”初三毕业的暑假,她和两个好姐妹一起跳了一段舞,在社交平台上传了她的第一个视频,“没想到,视频发出来没多久播放量就破千了,还有100多个赞。”
“跳得真棒”“元气满满”“看到中学生更可爱的一面”……网友们的评论给了安安很大鼓励,她和朋友们约定,休息时间多排练一些舞蹈,录成视频发到网上。“到现在,我们拍了差不多10条视频,播放量都不错。”安安说,她很高兴能通过这种方式和姐妹们共同运营账号,把自己喜欢的“二次元”文化分享给更多人。现在,三个好姐妹打算拓展视频内容,“我们也想拍一些Vlog(视频日志)记录日常生活。这也是我们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
男生开社交账号大多是为了追篮球、足球等各种体育项目。运球、腾空而起、瞄准篮筐、勾手投球,球稳稳当当地入网,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这是初二学生杨飞宇经常刷的短视频内容。“我也会让同学帮我拍,发着玩玩,可比不上那些‘大V(拥有众多粉丝、获得认证的博主)’和网红。”杨飞宇说,自己发视频主要是在“写日记”,“只是想记录校园生活,和同学们互相评论、吐槽,挺好玩儿。”
记者浏览社交平台发现,中学生们熟练运用各种网络流行梗和表情包。杨飞宇社交账号发布的内容,除了各种运动瞬间,还有自己打游戏时录制的短视频。他说:“有些游戏操作很丝滑,我想记录下来。”在这些视频里,还能看到诸如 “芭比Q了(完蛋了)”“泰裤辣(太酷啦)”等大量“网梗”评论。他笑着向记者解释:“这都是我的‘老铁’,给我刷弹幕(视频里的评论)呢。”
小楷是一位摄影类博主,他曾在高中拍摄过一个短视频作品《用365个镜头记录高三的365天》。这个作品的导演是学生,演员是小楷的同学,剧本是“校园生活Vlog”,里面很多构图都十分精美,而且采用了延时摄影的手法:学校清晨的教室、晌午的食堂、夕阳下的天台都展现出一种美好。当画面中出现电子时钟和堆叠的模拟考卷,视频就会被各种颜色的弹幕“刷屏”:“同款!”“高考加油!”……小楷说,自己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想为高中生活留下美好的纪念。
家长心声
支持 “触网”可以增长见识
在采访过程中,很多家长并不反对孩子“触网”,认为孩子能通过网络多接触新兴事物。吴先生的女儿今年上三年级,他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孩子通过网络认识世界的意愿更强烈了。“女儿8岁生日时,我给她买了一个平板电脑,本来是为了学习。现在,她已经会自己搜索感兴趣的电影、纪录片。”吴先生认为,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一代,孩子们在课余时间上网冲冲浪、增长一下见识,未尝不可。
最近,吴先生的女儿又学会了新技能——用妈妈的手机刷社交账号。“她会搜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动画片和游戏,还有女孩子喜欢的各种亮晶晶的头饰。”吴先生说,女儿还会主动在一些网络笔记下面评论,“特别有意思的是,女儿的童言童语经常能收获更多点赞。好多网络流行语我们都是跟她学的。”
反对 担心形成网络依赖
也有家长对孩子用网持保守态度,认为孩子不应过早地接触各种社交平台,甚至开个人账号,以免对网络形成依赖。
顾女士的女儿上初三,在多个社交平台都有账号。“姑娘心眼儿挺多,社交平台把家人都屏蔽了,我还是听她同学说,她一天能发20条朋友圈,在其他平台上也很活跃。”顾女士无奈地说,自己已经没收了女儿的手机,只允许她周末写完作业再用,没想到女儿改用平板电脑上网。“现在孩子学习离不开平板,上网课的时候总有机会能偷偷玩一下。”
顾女士也和女儿谈过,甚至和丈夫轮流看着女儿上网课、写作业。“女儿总是消停一阵子,又开始搞小动作。我们也不敢太过限制她的自由,怕青春期的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专家支招
鼓励孩子“高阶用网” 树立自控意识
未成年人应该怎样把握好上网的尺度?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儿童中心家长服务智库专家陈苗苗认为,作为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原住民,如今的“00后”“10后”自小触网。对他们来说,线上社交、线上娱乐、线上展示等行为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很多小网民喜欢用社交平台记录生活,这种方式其实和‘80后’‘90后’学生时代流行的‘QQ空间’类似,都是用网络记录生活日常,和朋友们互动。”陈苗苗说,互联网给孩子成长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和方式,孩子利用网络正常地社交、表达自己,家长并不需要“一刀切”地制止。但另一方面,互联网和社交平台提供的感官刺激、社交互动机会等内容,也容易让孩子迷恋其中,甚至产生使用依赖。
“对于家长来说,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合理规范使用网络和社交平台的榜样。”陈苗苗建议,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帮助他们认识互联网的“双面性”,帮助他们规划好合理用网的时间段,“让孩子认识到,我们更应该利用互联网提升自己。要告诉他们正确使用哪些软件,使用多长时间,帮助他们树立自控意识,而不是被互联网所操纵。”她同时建议,学校也可以引导学生“高阶用网”,鼓励学生利用前沿网络科技发展自己,丰富校园活动,家校协同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本报记者 李祺瑶
(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