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日语,为什么小吃何以在海外“圈粉”
最佳回答
“日语,为什么”沙县日语,为什么小吃何以在海外“圈粉”
沙县人凭借着吃苦耐劳、求新求变的劲头,让沙县小吃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受访者供图
门口车来人往,周围是风格各异的别墅。在葡萄牙北部城市波尔图的帕雷迪什(音译)小镇上,两年前,吴绍华把他的沙县小吃店搬到了这里的一栋别墅中。在视频聊天采访时,吴绍华很热情地介绍了自己在海外开小店的故事。
今年55岁的吴绍华是福建沙县人,2004年他到葡萄牙定居,6年后他在加亚新城开了第一家沙县小吃。搬到别墅区是吴绍华一个大胆的尝试,当然最主要是他看中了当地优美的环境和便利的交通。
80后沙县人杨远春是“沙二代”,现在常住泰国曼谷,在辉煌区的中心地带主营一家沙县小吃。他自称是个有20年经验的“老餐饮人”。
2018年年底“出海”后,杨远春在4个国家经营了11家中国小吃店,其中大部分是沙县小吃店。不同于国内的小夫妻店,杨远春在海外的沙县小吃店面积很大,其中泰国曼谷店占了4层楼,马来西亚吉隆坡店面积超过200平方米,一改国内老百姓对于沙县小吃店的传统印象。
从前的沙县小吃很“小”,从业者大多是“泥腿子”出身,“小作坊、夫妻店”是标配,“一元进店、两元吃饱”是最响亮的名号。
如今的沙县小吃很“大”,凭着沙县人吃苦耐劳、求新求变的劲头,他们把沙县小吃开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沙县小吃在海外“圈粉”,掀起了中餐“出国”的热潮。
开在乡村别墅里的沙县小吃
吴绍华来自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夏茂镇,这里家家户户都会做小吃,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沙县小吃”。从他记事起,家里就做蒸饺、扁食、灯盏糕这些美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他熟知许多小吃的制作流程,也对做小吃很感兴趣。
2004年,吴绍华到葡萄牙定居,萌生了开沙县小吃店的念头。当时当地很少能看到中国的小吃店,更不用说沙县小吃。他判断,如果在葡萄牙开个沙县小吃店,生意一定不错。
但初来乍到,没有拿到绿卡的他,还没法开店。后来,吴绍华通过大使馆了解到当地政策,开始筹划、选址、装修……
2010年10月,吴绍华的沙县小吃店在加亚新城商场正式开业。从开业那天起,店里的生意就非常火爆。吴绍华自豪地说,当初的判断十分准确。
沙县小吃店虽然生意不错,但每月租金价格昂贵,用餐区是公共的,属于自己的只是一个约6平方米的摊位。“成本大、地盘小。”吴绍华说。
波尔图是葡萄牙的第二大城市,同时是葡萄牙北部一个面向大西洋的海滨城市,杜罗河蜿蜒穿过整座城市,这里既有豪华街区,也有狭窄街道。波尔图盛产葡萄酒,因此被称为“酒都”。
2022年,吴绍华发现在郊区开店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人流量不大,但每月只需租金1000欧元,还能拥有别墅的一整层楼。吴绍华便把小店搬到波尔图市的帕雷迪什小镇上。现在他仍居住在加亚新城,乘地铁到小镇需要半小时左右。
吴绍华把店面装修得颇有风趣。在店门口的台阶下摆放着两大盆仙人掌,招牌斜放在路边,上面有各式各样沙县小吃的拼图。
走上台阶,正上方是黑底白字的广告牌,用葡萄牙语写着“千锤百炼的美味”,右上角有大写的“BUFFET(自助餐)”,沙县小吃的图标位于正中心。
店内是葡式风格的装修,摆放着8张餐桌,蓝白格子桌布,每个餐位上还放了一只红酒杯。墙上张贴着沙县小吃管委会寄来的“福”字,以及吴绍华的荣誉证书、与顾客的合影。
吴绍华说,平时的顾客主要是葡萄牙当地人,也有居住在葡萄牙的华人来光顾,年轻人偏多,大多是回头客。如今,许多顾客都和他成了朋友。
研究老外的胃
与国内沙县小吃不同,早些年,吴绍华以自助餐的形式推广沙县小吃,将菜品提前制作好摆放到托盘中,顾客根据需要来夹取。
但时间一长吴绍华就发现了问题:菜品放置时间长会影响口感。春卷不酥脆、拌面坨到一起、蒸饺皮软塌塌……这些问题都让吴绍华意识到,需要换一种思路来经营了。
现在,吴绍华的沙县小吃是“点单式”的自助餐,100多种单品畅吃。午餐价每人12.99欧元,晚餐15.99欧元。“根据需要点餐,不限量吃到饱。”吴绍华说。
他根据当地人的饮食习惯,把骨头剔除,方便顾客品尝。
根据当地人的口味,吴绍华调整了烹饪方式,以“炒、煎、炸”为主。香酥鸭肉是他的拿手好菜,备受顾客喜爱。
“把卤鸭去骨后,拍上一层淀粉,下锅炸至表皮酥脆,再切成薄片,年轻人很爱吃。”吴绍华说,还有炸大虾、炸春卷、炒面,这些都是老外爱吃的。
每天午市打烊后,吴绍华就要忙着烙春卷皮、包春卷、包饺子,再将这些食物进行速冻,到第二天上午进行加工制作。
为了迎合当地人口味,吴绍华对菜品也作了一些调整。“我有100多款套餐饭,总有一款是他们爱吃的!”
在吴绍华看来,鸡鸭鱼肉虾,搭配上不同的蔬菜,就是不同的套餐,这样算下来有100多种搭配。
杨远春是吴绍华的老乡。2004年第一次开沙县小吃店,杨远春选在福州,当时他只有22岁。后来的十几年间,他辗转上海、广州、南昌等地开店。在他看来,只有到大城市才有更多机会。
看到周围老乡纷纷出国寻找机会,杨远春也按捺不住了。
2018年3月,杨远春到马来西亚旅游,途中他观察吉隆坡一些中餐馆的营业情况。在他看来,当时马来西亚中餐的利润较高,与国内一线城市的餐饮收入差不多。
杨远春决定闯一闯。2018年年底,他来到马来西亚吉隆坡筹划第一家沙县小吃店。自己上阵画草图、搞装修。其间还被当地“黑车党”和警察刁难过,这让杨远春苦不堪言。最后,他坚持了下来。
2019年年初,杨远春筹备了4个多月的沙县小吃店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业了。店铺空间很大,有200多平方米。开业之初生意就很火爆,除了当地百姓来品尝,还吸引了很多周边华人。
在沙县小吃的基础上,杨远春增加了一些小吃,如麻辣烫、米线等,方便更快融入本地市场。
杨远春说,当地人生活作息、习惯与国内不同,有人“下午起来喝早茶”“凌晨吃米饭”,所以他的店铺是24小时营业。
要在海外闯出一片天地
现在,杨远春聘请店长分别管理各个门店。他还把沙县的老乡带到海外的门店工作。“最核心的岗位是厨师,厨师来自沙县,是我精挑细选的。”杨远春说。
在吉隆坡短短几个月,杨远春就赚到海外的第一桶金,他开始盘算把“版图”扩大。杨远春说,在每个国家的首店,他一般会选在首都的闹市区,这会更快地帮他把品牌影响力传播出去。
随着“版图”越来越大,他的店还开到老挝和泰国。
现在杨远春店里的调味品都是从沙县运输过来,让味道尽量与国内保持一致。
“当地人对沙县小吃的口味评价比较高。”杨远春介绍,有顾客在马来西亚店吃过后,过段时间到了迪拜,联系他找到沙县小吃想要品尝。
久而久之,一批顾客成为忠实粉丝,每当看到杨远春动态位置,知道他在哪个店里,就会特地叫外卖,“50公里、100公里”的外卖都有。
吴绍华常常会教一些顾客如何用筷子。“筷子头部缠上橡皮筋,外国人用起来更方便。”他说,用筷子吃饭还能让当地人更好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现在店里许多外国人都会把筷子作为餐具的首选。
如今,吴绍华和不少当地人成了好邻居、好朋友,“葡萄牙人对我们很友好,有时在路上迷路了,他们会热心地引路,或用车载我过去”。有一次,吴绍华不在家,妻子牙齿疼痛无法动弹,当地邻居还热心地带妻子去医院。
吴绍华喜欢“玩自拍”,他常常在顾客用餐后询问他们味道如何,并和他们自拍纪念。许多常常光临的年轻顾客会主动挤到镜头里,并竖起大拇指。
到国外开小店开辟新赛道,杨远春觉得5年前的选择是正确的。虽然他逐渐观察到,近几年当地餐饮“闭店率”越来越高,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赚钱,但他觉得,打破传统思维,不断尝试,用心经营,就能闯出一片天。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曹伟 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布于: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