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以网文方式打开名著为什么会有这个图片,名著被“碰瓷”了吗

本报记者 刘少华
2024-12-14 01:40:4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最佳回答

“为什么会有这个图片”以网文方式打开名著为什么会有这个图片,名著被“碰瓷”了吗

  男频鼻祖请看《红与黑》、复仇爽文请看《基督山伯爵》、浪子圣经请看《刀锋》、真追妻“火葬场”请看《简·爱》……一段时间以来,“当我以网文方式打开名著”成为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词。在这一话题下,诸多中外文学名著被纳入网络文学的范式,不乏网友兴致勃勃地以这种方式“重读”名著。比如,有人给《了不起的盖茨比》起了个新名字——《白月光结婚后我成了亿万富翁》。

  如果借用“文学殿堂”这个概念,那么名著无疑被高高供奉在大殿的正中央,网络文学大概只能放在犄角旮旯的位置。如今,网络文学居然也能“碰瓷”经典名著了?经典的阅读模式真的受到冲击了吗?

  名著历经时代的洗练、岁月的筛选,无疑代表着人类文学审美的高峰。大多数网络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自然难以与名著相提并论。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作为流行文化潮流,网络文学愈发成为不容忽视的文学门类。它不仅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也进入了主流的视野。多年以前,北京大学中文系就开设网络文学的相关课程,更有知名学者以网络文学为对象展开研究。一些高校开设的创意写作课程,学生甚至能以网络文学作品作为课程作业。

  网络文学呈现高度风格化、类型化的特征。一部网文是“异世大陆”,是“幻想修仙”,还是“史诗奇幻”——打开任何一个网络文学平台,都可以发现有若干个高度概括的关键词,在主关键词下往往还有若干个子关键词。拿“穿越”题材来说,无外乎有这些套路:主人公穿越到古代用现代技术加官晋爵,用历史知识躲避“雷区”,穿越后的寄主不是“废柴”,就是被人下毒陷害……

  除了少数有能力开拓题材领域、提供新创意的“模板作者”,大多数网络文学写手只是基于已有“模板”,对网络文学的“地图”进行重复性拓展。网络文学的繁荣景象,是通过复制情感和欲望的“爽点”实现的,在传播层面,这无疑提供了阅读理解的舒适体验。相比之下,文学名著的阅读门槛较高,很多还存在文化、时代、语言表达的隔阂,再加上诸多“先入为主”的解读,读名著确实很难让人“爽”起来。

  在不少人的习惯认知里,阅读名著带有某种天然的严肃性,好像只有沐浴焚香、正襟危坐,拿出最浓的仪式感,才是阅读世界名著的正确姿势。“当我以网文方式打开名著,看书的欲望突然就增加了”,网友的戏谑之语,流露出更轻松地读懂名著的愿望。比如,有网友形容林黛玉是“清冷傲娇的病美人”,贾宝玉则是“待人真诚的热情小狗”,这两个文学人物的形象就活灵活现了。

  名著诞生在网络文学之前,网络文学的“框”之所以能够“套”住名著,本质上是因为名著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开创性、独特性和经典性。正因为有经典名著打好的地基,网络文学作品才能“抖机灵”。你要了解文学人物的“忠义”,就要去读《三国演义》;你要理解文学人物的“仁爱”,不妨读读《悲惨世界》;如何同情底层劳动者,《骆驼祥子》是绕不开的一部作品……今天大家印象深刻的网络文学桥段,不过是几百年前的名著玩剩下的。

  作家不负责对文学人物的评价,而是把评价交给时间。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大众对名著中人物的认识也难免产生变化。以网络文学阐释经典名著,蕴含着基于现代视角的人物臧否,也表达了读者对名著人物脸谱化解读的反抗。《巴黎圣母院》里的反派角色、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只有冷酷凶残吗?网文“爱情囚徒”的视角,则以同情的眼光表达克洛德也是宗教制度的牺牲品。这大概是“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吧。

  但是,读名著之所以“不轻松”,就是因为名著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文学创作的集大成者。用类似“总有反派逼我上梁山”的标签来形容《水浒传》,用“知三当三”形容简·爱,总归是失之轻佻的。人性充满了复杂性、变化性,试图用两三句话说清楚文学人物的性格、价值观,即便对网络文学来说,也显得太简单粗暴。缺乏对时代的深刻体察,仅仅为了方便阅读而贴标签,就难以对人物产生更深入的体悟。

  我们也能看到,一些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家勇于突破创作“舒适区”,努力让人物性格、叙事层次更加丰富,让作品承载的价值更加深厚。当网络文学不再只有“霸总”“白莲花”的简单套路,经受严格、持久的文学锤炼,就能在文学河流里获得恒久的生命。当共同的文学价值标准得到遵循,可持续的文学力量得到开发,网络文学和名著自然也不再面临谁“碰瓷”谁的问题。

  王钟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2月13日 07 版

(责编:上班族如何在中午有氧锻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