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和:从 “颜值” 提升到产业兴旺的绿色崛起为什么让我如此心痛之路

来源: 搜狐专栏
2024-11-22 02:15:52

最佳回答

“为什么让我如此心痛”内蒙古兴和:从 “颜值” 提升到产业兴旺的绿色崛起为什么让我如此心痛之路

  乌兰察布11月20日电 题:内蒙古兴和:从 “颜值” 提升到产业兴旺的绿色崛起之路

  记者 张林虎

  连日来,国家“三有”保护动物赤麻鸭在涝利海集群飞翔,鸟群时而盘旋、时而俯冲,为生态环境的“高颜值”锦上添花。

  “百鸟翔集,有凤来兮”,野生动物种类和种群规模是对区域生态环境最直接的反映。

  近日,记者走进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的兴和,揭秘这里生态发展与产业转型的完美融合。

图为兴和县苏木山自然风光(资料图)。兴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生态“打底”,绿色“作画”

  “我们每月都要多次进山巡护,了解野生梅花鹿的活动范围、轨迹等,以便更好地保护和监测它们的生长情况。”兴和县林业和草原局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王佳辉说。

  近年来,兴和县森林面积由原来的63.32万亩增加到101余万亩,草原面积由原来的58.05万亩增长到179.95万亩,林草覆盖度由23%提高到53%。越来越多的梅花鹿、赤狐、豹猫等动物在兴和栖息、落脚,绿头鸭、等珍稀鸟类成为“常客”,境内每年都会迎来上万只候鸟驻足。

  “生态环境是大自然赋予的无价之宝,保护它就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重要。”乌兰察布市生态环境局兴和县分局副局长陶磊说,兴和县全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生态环境指标持续向好,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图为涝利海的斑尾塍鹬翩翩起舞。兴和县委宣传部供图

  “颜值”提升,幸福“加码”

  “每天吃完饭,我都会出来锻炼身体,感觉到这里环境好,特别舒适。”正在兴和县黄花梁公园锻炼身体的王伟说,好空气、好环境、好生态,逐渐成为兴和县最鲜明的特质。

  在护绿增绿方面,兴和县建立县、乡、村三级“林长”体系,实施植树造林、天然林保护、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等工程,为绿水青山保驾护航。同时,探索深化“林长制+区域合作”机制,与河北省怀安县签订森林草原灾害防控及种苗合作协议,提高区域性防控效果。

  据了解,兴和县共有县级林长2人,副林长7人,乡镇(国有林场)级林长19人,副林长94人,村级林长161人。

  “全县区划县级责任区8个,乡镇级责任区113个,村级责任区161个。责任落实到部门和具体人,使每块林草地都有人管,管出成效。”兴和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赵敏说。

图为察尔湖现代农业园区工作人员正在栽秧(资料图)。钟真君摄

  产业融合,生态“加餐”

  走进店子镇卢家营村里“常心宽农家乐”,50岁的李美桃正在收拾前厅,准备来年大干一番。“自从苏木山环境好了以后,我们的日子也变好了,打工有去处,还能自己当老板。”李美桃说。

  “好风景”带来“好光景”。据测算,苏木山的20.5万亩森林资源,每年在涵养水源、固碳释氧、森林游憩等方面的生态服务价值达2.67亿元。而依傍着苏木山,卢家营村被评为内蒙古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森林乡村,年均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带动周边村民每年就业增收2万多元。

  “要说村里的变化,咱们说一天也说不完。”村民杨樊二板说,“村里环境好,也有锻炼场地,出行也更方便了,日子越过越幸福。”

  察尔湖同样是兴和县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典范。这里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推动 “农工商文旅康” 一体化发展,培育现代农业、康养旅游、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等业态,打造出 “绿色养生谷休闲察尔湖” 品牌形象,年接待游客量高达 18 万人次,综合收入超过千万元。

  近年来,兴和县以生态保护为基石,提升城市 “颜值”,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绿色产业,让生态与经济相互促进,走出了一条绿色崛起之路。(完)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