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朗浦江|电子烟怎么会变这样是什么歌化身“奶茶杯”“可乐罐”,如何让未成年人远离侵害
最佳回答
“怎么会变这样是什么歌”清朗浦江|电子烟怎么会变这样是什么歌化身“奶茶杯”“可乐罐”,如何让未成年人远离侵害
在一起诈骗案的审讯过程中,涉案未成年人竟随手拿出“奶茶杯”电子烟开吸,承办检察官询问后得知,该未成年人系从某知名社交网络平台上看到电子烟产品的广告和推荐内容,再添加对方微信购买。
无独有偶,在“清朗浦江·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中,上海市黄浦区相关部门发现,数名未成年人阅看某知名社交网络平台上的文身推介内容后,至相关门店购买文身服务。
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如何帮助未成年人提高辨别能力、远离不良诱惑?未成年人保护如何落到实处?
近日,黄浦区委网信办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为保障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安全,近年来,该区健全完善网络协同治理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坚持“多元共治、多维层次、多智融合”,探索实践网络协同治理,努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和良好网上舆论氛围。
记者同时从上海市委网信办获悉,黄浦区“立足‘三多’,深化协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实践,已入选“清朗浦江·2024”网络生态治理优秀创新案例。
督促社交平台整改电子烟非法宣传问题
近期,市面上出现了大量以“奶茶杯”“可乐罐”为代表、造型可爱、口味繁多的电子烟产品,一些未成年人对此趋之若鹜。尽管《电子烟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产品,但仍有不法商家通过线上引流等隐蔽渠道向未成年人售卖电子烟。
2024年3月,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在办理一起涉未成年人诈骗案件时,注意到涉案未成年人陈某有随身携带“奶茶杯”电子烟并吸食的习惯,遂询问其从何处购买电子烟。陈某交代,自己是从社交网络平台上看到广告和推荐内容后,通过添加微信私下向对方购买。
承办检察官调查发现,陈某提出的社交平台上涉电子烟宣传内容众多,不少宣传中包括“水果杯”、“电子咖啡”、“雾化能量棒”、健康、时尚等具有迷惑未成年人的言语,且均未注明“严禁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电子烟”标识语。同时,该平台存在“口含烟”分享、评论等互动信息,存在私域引流售卖的可能,未成年人公共利益可能受到侵害。
2024年4月22日,检察官走访该社交网络企业进行磋商,督促平台增设“严禁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电子烟”标签,利用大数据筛查,隔离不适宜未成年人接触含烟草(电子烟)内容,定期自查清理电子烟引流信息内容,对违规内容或评论及时整治,加强普法宣传,营造绿色、健康、安全的上网环境。
4月26日,该企业向检察院反馈整改情况,表示已在平台页面首部就“烟草”“电子烟”搜索内容增设标识语,并自查清理引流信息内容,通过下架、沉底评论、永久封禁等手段作出相应处罚。涉烟草(电子烟)问题内容均整改完毕,网络环境安全得以保障。
为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黄浦区检察院还联合烟草局及网信办,加强网络监测,及时排查互联网电子烟非法宣传销售线索,消除未成年人网络购买电子烟的隐患。
对“文身”等影响未成年人内容贴标
网络环境纷繁复杂,对于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进行监管、贴标,上述电子烟监管案例不是第一例,也不是终点。
2023年7月,上海市委网信办、市检察院、市文旅局执法总队联合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浦江·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黄浦区在专项行动中发现,某网络社交平台虽然将文身推介内容作为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进行识别,但未采取有效的提示、过滤措施,仍有数名未成年人阅看后至相关门店购买文身服务。
为此,黄浦区委网信办、区检察院等部门联合约谈该属地平台,督促平台做好监管、组建未成年人信息处置团队,开辟涉未成年人信息治理公告专区,通过“AI识别+人工核查”的双向生态引导方式,对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自动贴标“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黄浦区委网信办还通过网络安全周、数字素养提升月、网络安全宣讲进暑托班等活动,提升青少年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为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2024年11月19日,黄浦区检察院、黄浦公安分局、黄浦区委网信办成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e空间”联合工作室,并签署《黄浦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e空间”联合工作室实施办法》。
该实施办法明确,工作室将关注网络平台中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聚焦内容安全、人身安全、信息安全、消费安全、沉迷防治、素养促进等方面开展协同治理。
该实施办法还规定,各成员单位加强信息共享,采取召开联席会议、定期书面通报、联合检查等形式,实时互通区域网络空间的最新动态。强化涉未成年人网络案件行刑衔接、线索移送、法治保障、综合保护、监护干预等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建立约谈制度,针对工作中发现互联网企业未及时处置或存在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可以召集工作室成员就涉事企业开展联合约谈。此外,成员单位还将探索组建网络生态法治教育巡讲团,组织交流巡讲等活动,促进优质宣传资源共享,不断丰富法治宣传形式、提升普法力度。
不仅如此,提高涉未成年人网络综合治理能力,需要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司法参与等多主体协同发力。黄浦区检察院、区委网信办、区公安分局、区教育局、区妇联、区内各街道等6家职能部门,与人大代表、企业代表、新闻媒体、专家学者等4支社会力量携手,共同组成黄浦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净网护未”同盟体。此外,在街道、学校、企业设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驿站”,提供网络安全教育、心理咨询、线索举报及紧急救助等一站式服务。
立足“多元共治、多维层次、多智融合”
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屏障,只是黄浦区立足“多元共治、多维层次、多智融合”,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黄浦区坚持“多元共治”,研究制定《黄浦区关于加强区域网络协同治理的工作机制》,区委网信办、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区市场监管局、区文旅局等多个重点涉网管理部门形成依法治网管网合力,推动涉网管理职责从线下向线上延伸,建立了定期工作会商、重大舆情处置、网络执法协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网络安全工作协同等工作机制。
在上海市委网信办指导下,黄浦区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多维层次的网络协同治理工作模式。针对区内企业存在网络安全漏洞的情况,联合公安上门开展取证约谈,指导企业落实整改;还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等相关部门,组织召开“亮剑浦江·2024”公共场所强制、滥用人脸识别技术专项整治行动研判推进会;针对辖区内部分培训机构采用人脸识别的方式打卡,黄浦区委网信办联合市场监管局上门核查,并指导企业做好合规工作。同时,会同区相关部门多次走访调研小红书、微趣、众安在线等属地重点互联网企业,了解企业需求的同时,做好合规提醒,有针对性地做好关心、支持、指导等工作。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玉霞表示,黄浦区的网络协同治理体现了“多元共治”的理念。此前,在普通的案事件办理中,网信办、检察院、街道基层、学校等各方基本都是各司其职,在各自的职能范围之内去处理。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了一些线索,相关单位在职能范围以外其实很难插手去处理,这样可能产生“治标不治本”的情况。现在,黄浦区相关部门的联动和共治解决了这一问题,多部门、多维度的协同治理机制能够更深层次地清朗我们的网络环境。
“虽然相关法律对未成年人保护有所规定,比如禁止未成年人文身、禁止对他们出售香烟,但法律法规的真正落地是很具体的,这一过程中需要线索,需要执法者,还需要各个相关部门联动处置,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张玉霞表示,黄浦区的网络清朗行动,其实就是在把法律落地的同时多方联动,以达成最优的治理效果。“这就不再仅仅是各部门的‘治标’,也是大家共同联动的‘治本’。”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