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你这样子过年”如何展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最佳回答
“为何你这样子”“为何你这样子过年”如何展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多位专家学者接受《中国新闻》报记者专访,讲述春节何以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记忆。
春节临近,几乎家家户户都开始打扫屋子、置办年货、装饰家宅。“好吃”的中国人,准备过年期间的美食更是用心,比如蒙古族喝完“辞岁酒”后,一家人会围坐在火炉旁吃烤羊腿和水饺,以示吉祥团圆;侗族以炖、腌、煎、炸等方式做一顿“全鱼宴”,寓意“吉庆有余”;布依族家家户户打糍粑,希冀子孙孝顺、家门兴旺……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文化传承发展教研室主任李勇刚看来,春节的各种传统民俗无不体现了辞旧迎新的主题和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的文化基因。
“‘尘’与‘陈’同音,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含义;春节吃的饺子寓意‘交子’,有新旧更替之意。这与《大学》中倡导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相符的。”李勇刚说道。
民革党员、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教授林继富观察到,“在我国的多民族地区,过春节非常盛行,而且少数民族跟汉族过春节的仪式非常相似。”他认为,共同的仪式展示了春节文化中共有的中华文化基因,这是共同价值观的体现,“共同价值观对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及凝聚多民族关系起到促进作用”。
共同的价值观还体现在“节日限定”的文化活动中。春节期间,各族民众会聚在一起,举行舞狮、打太平鼓、唱花灯、荡秋千等集体活动,祈祷来年平安好运。在林继富看来,这些活动超越了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成为了与多民族传统节日生活相联系的“民间游戏”,参与其中的过程就是凝聚共识的过程。
“这些民俗活动需要集体协作,这个过程不仅能增强凝聚力,也能强化彼此的认同和交流。”林继富说道,“这些传统民俗的形式是各民族共享的,是跨越地域、跨越族群的重要文化实践。”
“春节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人的生活。春节申遗成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对民族情感的珍视。”北京社会主义学院教师徐佳希表示,“每年春节,天南海北的人不远千里只为回家团圆,重温亲情、乡情的温馨氛围,这是人与人、城市与乡镇之间重新凝聚的时刻。”
春节是中华民族伦理信仰的凝聚,走向世界的不止是春节,也是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徐佳希举例说道:“我们常说的‘五福临门’,‘五福’指的是‘长寿、富贵、安康、好德、善终’,其出自于《尚书·洪范》。另外,包括春节期间举行的祭祖仪式等,也都蕴含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完)(《中国新闻》报 作者 宋珂欣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