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装机将超3人生为什么像一场梦亿千瓦!行业亏损如何破局?“强配”变“共享”成趋势

来源: 搜狐专栏
2024-09-27 21:32:49

最佳回答

“人生为什么像一场梦”新型储能装机将超3人生为什么像一场梦亿千瓦!行业亏损如何破局?“强配”变“共享”成趋势

光储一体化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布局的方向。

“以风光储为代表的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这并不完全是政策驱动,也有环保的努力,核心理念还是在于未来市场的驱动,因为在未来的市场里,风光储不仅给老百姓带来双碳收益,亦带来投资等更大收益。”

瑞浦兰钧董事长兼总裁曹辉在SNEC ES+第九届(2024)国际储能和电池技术及装备(上海)大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SNEC储能展”)的领袖对话环节中表示。

由于风光产生的电能具有不稳定性,需要储能设备进行调节,以平缓对电网的冲击,储能市场需求量大幅增加,并进入井喷式爆发。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原董事长钱智民在做主旨演讲时提到,我国新型储能装机快速增长,预计2030年将超过3亿千瓦。

在SNEC储能展的领袖对话环节中,多位与会嘉宾就“双碳目标下全球能源转型与储能产业发展”议题分享观点。

图片来源:SNEC

储能基本全行业亏损

在储能需求井喷式爆发之下,行业却陷入价格战的“内卷”状态。

根据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2小时储能系统中标均价自2023年1月至今年8月一直处于下行阶段,而今年7月该均价首次跌破0.60元/Wh。与此同时,当前储能电芯的平均价格已“腰斩”,从2023年初的0.90元/Wh~1元/Wh下降至目前的0.30元/Wh~0.40元 /Wh。

“现在电池价格已经过低了,意味着基本上全行业亏损。”曹辉认为,储能若要满足未来新能源市场并与传统能源竞争的话,一定要做到更高的性价比,但该性价比不在于现有电池价格卖得有多低,而是看全寿命周期的成本。

在曹辉看来,储能真正发展的瓶颈在于电池逐步要满足25年的风光设计寿命,如果能支撑该寿命,度电成本会大幅降低,从而降低风光储成本。

“储能的发展是刚刚开始,是个儿童,不像光伏已经到了青少年(阶段)了。”对于储能发展的诸多问题,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提出多个观点,如共享储能是大趋势,将储能由“强配”变“共享”,可有效解决资源浪费问题、降低成本。

其次是在储能制造和系统这一端如何构建长时储能。在电力系统中,安全、经济、可行、可靠是最重要的,现在长时储能的成本还要进一步下降,储能数字化系统要加以完善和提升。

“总体来说,我个人认为储能才刚刚开始,今年碰到的问题、难点、痛点是暂时的,没有碰到难点、痛点,我们就不会进步。”朱共山说道。

在展会期间,天能储能系统设计专家曹杰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储能作为保障电网稳定性的一环,行业不能一味地“卷”价格,而是要“卷”技术和质量,从而提高储能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价格战激烈,则是‘内卷’现象的直观体现。企业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中,往往将降价作为最直接有效的手段。然而,这种以牺牲利润为代价的竞争方式,不仅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还可能导致行业整体技术进步的停滞。长远来看,这种低水平的竞争模式并不利于储能行业的健康发展。”曹杰认为。

破解“内卷”困局

目前储能市场90%以上市场为锂电池占据,其余技术路线如抽水蓄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在剩余市场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对于市面上储能技术路线众多的现象,与会嘉宾均表示,储能技术需要百花齐放,不同储能技术在整个新型电力系统将担任不同的角色。这也是破解行业困局的有效方式。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安全总监、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韩小琪表示,由于国内市场巨大且区域条件不一样,在做项目时要考虑其短、中、长周期的建设节奏,并用不同技术路线去匹配建设计划。“对安全性要求高、土地空间小的,锂电池可能就不如液流电池有优势,这样用户端成本就不会这么敏感,所以还是各个技术路线之间的统筹问题。”

长兴太湖能谷科技有限公司从铅炭类电池着手布局,其董事长吴建斌表示,中国储能市场大概能达到100TWh。铅炭类电池产品具有安全、战略资源充沛、百分之百可回收、成本较低、产业链打通等优势,并预测储能度电成本2~3年之内可以实现1毛钱以下,“这样一来我们能占有20%~30%的市场就非常开心了。”

不过,企业若想要在未来100TWh的储能市场站稳脚跟,还得看自身储能产品是否过硬。

曹辉表示,评价储能系统是否有优势看三个方面,即“一高一低一快”;高即高能量效率、高能量密度,低即低成本,快即反应速度快。

“无论哪种储能系统能,能获得两个及以上的优势,它未来就是有前途的。高能量效率大家比较容易忽略,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量转换效率低,风光发电再便宜也会被搞废。”曹辉进一步分析道。

除此之外,打造具有差异化的优质产品也是储能企业跳出“内卷”牢笼的途径之一。

曹杰提到,天能会在如移动充电车、船电宝、船用动力、微电网、储充一体化等不同细分领域打造差异化产品,同时使用天能自主知识产权的314Ah电芯以及第二代液冷PACK,运用仿真技术,全方位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当下,光储一体化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布局的方向。

时代周报记者从东方日升展台处了解到,日前,东方日升官宣其业务从单一的光伏、储能升级为光储一体化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旗下“双一力储能”更名为“东方日升储能”。

东方日升表示,其智慧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覆盖了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在发电与电网侧,公司基于多年来在大型电站和储能电站领域的装机经验,通过将光伏、储能和数字能源管理系统整合,实现智慧发电、智慧调节与智慧管理;在用户侧则推出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使用先进的异质结伏曦组件、All in one储能系统、云边协同能源管理,实现更多发电,更高收益,高效运维。

不过,光是为市场提供更优质储能产品并不足以使得风光等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推动“网源荷储”一体化,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更是重中之重。

而随着风光发电装机比例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力市场的逐步建设扩展,一方面给储能行业发展带来巨大商机,但大家亦担忧高比例风光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

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碳达峰、碳中和专委会会长刘劲松认为,新型电力系统是为风光储氢服务,反过来新型的风光储氢应该协同发展,建立一个平台以提高整体资源配置效率,把网源荷储氢碳串起来,有利于储能的发展。

至于如何建设该平台,刘劲松表示,用内源+数字的技术,从源头、资源、规划、制造厂商、电源厂商、电网、负荷用户、补贴、投资建设、储能系统、基础维护、交易等,建立整个寿命周期的平台为大家所用,更好提高源网荷储协调发展,加速新能源的构件质量。“我国现在初步也有一个新能源云,是目前唯一的平台,但是还要继续发展,为大家服务,只有协同发展,才能提高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配置的效果。”

在储能机制、技术方面,韩小琪表示,第一,要加强规划引领,通过规划把建设的持续周期全部考虑进去做统筹;第二,理清楚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做到谁受益谁承担(成本);第三,要加强调度应用;第四,要降本增效,加强科研;第五,在新型储能的标准体系、监管、评估方面要加强力量;最后,建立储能的国际合作和互认机制,让全世界共享新型储能的科技进步。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