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岁首春节越千年 中国年味世界享你为什么要这样日语翻译

来源: 搜狐专栏
2024-12-11 17:16:06

最佳回答

“你为什么要这样日语翻译”【光明论坛】岁首春节越千年 中国年味世界享你为什么要这样日语翻译

(原标题:【光明论坛】岁首春节越千年 中国年味世界享)

【光明论坛】

作者:陈 清(南京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春节是中国人最准时的生物钟。岁末年尾,回归故里,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拜年、吃年夜饭是每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记忆。近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不仅意味着中华文明理念世界感召力的增强,也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为全球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醒目符号,蕴含了“辞旧迎新”的文化内核、“阖家团圆”的情感归属和“踔厉奋发”的精神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春节是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总会给人们带来新的憧憬。”春节起源于农耕时代的祭祀传统,与农事生产、节气更替密切相关,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时间自觉和生命意识。岁末年终,季冬之月,既是冬临大地万物敛藏的时节,也是孕育新的生机的时节,春节因此成为代表新旧转换的重要时间节点,被视为新一年生产活动的开始,寓意着冬寒褪去春意破土而出的美好憧憬。隆重地送走旧年和寒冬,为迎接新年新春做好物质、社会与精神准备是春节的重要内涵。

从时间跨度来看,春节开始于腊八,结束于正月十五,在这个吉庆欢愉的时段,人们围绕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主题,通过送神扫尘、沐浴祛秽、祭祀先祖、爆竹迎年、走访拜年、元宵灯会等一系列习俗,告别过去、开启未来,生动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活哲学与价值观念,承载着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价值理念。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成果,更是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有力彰显。围绕着春节的种种风俗仪式,在漫长的岁月中伴随着中华各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进程,逐渐成为蕴含家国意味的文化符号,参与了所有华人文化与情感共同体的建构。

称觞举寿,欣欣如也。从阖家围坐共享年夜饭,到走亲访友互祝拜年;从除夕守岁共迎新春的殷殷期盼,到街头巷尾热闹非凡的龙狮表演……丰富多样的年俗文化如同一根根纽带,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成为厚植家国情怀、凝聚民族情感、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体验,凝结着民族的文化血脉和家国情感,记录着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在这个节日里,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有一个共同的向往——“回家过年”。不同地域、代际,不同审美趣味与知识背景,不同人生经验和生活图景的人,在对春节的体验、记忆和想象中构筑了海内外华人的文化空间,春节维系和强化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连接,承载着中华各族儿女对家国亲情的深深眷恋,向世界传递着理解与尊重、友好与和谐。

世界由丰富多彩的文明构成,促进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包容合作,是助力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春节成功申遗,不仅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增加了世界级文化名片,更为促进世界多元文明交流互鉴构筑了全球性文化空间。近年来,春节已走出国门、融入世界,受到世界各国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近年来,每逢春节,世界各地纷纷点亮“中国红”,开展舞龙狮、写春联、挂灯笼、包饺子等庆祝活动。

早在2003年,美国纽约州便将中国农历春节列为公共假日;自2006年始,巴西每年都会在大年初一燃放爆竹;2021年,泰国决定将中国春节列为特别假期;2023年12月,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将中国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从东南亚到欧洲,从北美到南美,春节已成为跨越地理和文化边界的全球性节日风尚,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文化的人们共同在春节这一特殊时刻体验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通过春节这一窗口,世界得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全球各地在春节这一特殊节点呈现出多元文化包容共存、美美与共的图景。

文化遗产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习俗日趋淡化,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的危险。春节申遗成功,既体现了我国对于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重视,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我们需要以“春节”申遗成功为新起点,守正创新,笃行致远,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把春节这一文化载体打造为促进全球文明互鉴的桥梁,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11日07版)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