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小秦岭人好像梦一场是什么意思的“三笔账”

来源: 搜狐专栏
2024-12-15 07:38:01

最佳回答

“好像梦一场是什么意思”(走进中国乡村)小秦岭人好像梦一场是什么意思的“三笔账”

  河南三门峡12月14日电 题:小秦岭人的“三笔账”

  记者 肖开霖 阚力

  入冬后,一场降雪将小秦岭装扮成“山舞银蛇”。枣香河、沙河、阳平河、十二里河、双桥河在山脉沟岔间流淌。从高空俯瞰,这五条黄河一级支流如同小秦岭的“血管”,自南向北注入中华母亲河。

  小秦岭是秦岭山脉的东延部分,主要分布在豫西三门峡灵宝市境内,是黄河中游重要水源涵养地,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称保护区)设立于此。

11月25日,雪后小秦岭。(无人机照片) 记者 阚力 摄

  小秦岭区域盛产黄金,曾是中国第二大黄金生产基地。枣香河流经的故县镇因地处金矿分布的核心区域,金矿开采盛极一时,在当地有“灵宝小香港”之称。然而,长达数十年的开采,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正是这笔生态资源的“历史账”,让小秦岭人痛定思痛。

  在保护区工作了24年的故县镇村民席展坤,亲历了小秦岭的变化。

  眼看着儿时“乐园”枣香河变成“黑水河”,“采矿获益一时,子孙后代怎么办”,席展坤的困惑逐渐成为当地反思的问题。2016年,因保护区部分区域生态破坏严重,相关管理方被约谈,当地矿山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提速。此后,封坑口、清矿渣、种绿植……包括席展坤在内的小秦岭人躬身生态“保卫战”,治理坑口逾1189个,处理矿渣2580万吨。

2019年5月,生态修复治理完成后的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料图) 记者 阚力 摄

  小秦岭人的“壮士断腕”很快收到成效,保护区迎来“小秦岭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治理”入选联合国典型案例等高光时刻。更让当地人欣慰的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金矿关停带来的劳动力外流、经济转型乏力等阵痛也慢慢找到破题之道。

  实际上,早在2008年,“靠矿吃矿”的故县镇河西村就成立了村办企业,规划建设枣香河流经的汉山景区,希望推动矿山开采向旅游业转型,但因周边生态恶劣、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景区业务几近停滞。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后,河西村的旅游业迎来转机,索道、滑雪场等配套设施在汉山景区拔地而起。汉山景区负责人冯凯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该景区已累计接待游客超23万人次,总收入达20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直接带动附近数百村民就业,景区周边新开村民自营饭店近二十家。

  受此带动,一个长约5.1公里的峡谷式漂流项目已在河西村开工建设,开办民宿和农家院成了当地村民就业创业新风向,外出务工的“淘金者”也慢慢回流。

  正是这笔经济发展的“转型账”,让小秦岭人“财貌”双全。

  如今,保护区内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数千亩矿山渣坡已林木葱郁,林麝、秦岭冷杉等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达53种、植物达34种……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主任赵睿给出一组数据,展示小秦岭生态修复治理成果。

  赵睿认为,小秦岭人蹚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对河西村而言,一大变化是村农业发展更有特色了。2017年,返乡创业大学生孙鑫依托小秦岭环境资源优势,主导成立农业合作社种植连翘千余亩,亩均收益超6000元,以土地入股的村民亩均保底分红300元,多劳多得。后来,合作社又解决了优良品种缺乏难题,使得连翘种植效益大幅提高,最终带动河西村及周边发展连翘种植6000余亩。

  正是这笔可持续发展的“振兴账”,让小秦岭人更觉未来可期。

  谈及河西村未来发展,村民李金红说,前些年金矿封停,感觉让人看不到希望,“现在全村人‘眼里有光’,干劲十足”。(完)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