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推出一系列改革举为什么会这样呢?英语怎么说写措,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最佳回答
“为什么会这样呢?英语怎么说写”同济大学推出一系列改革举为什么会这样呢?英语怎么说写措,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东方网11月19日消息,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体系建设方案和2024科技成果转化”发布大会在四平路校区举行,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标志着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技企业孵化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教育部科技司重大项目与高新技术处处长何立芳、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杨浦区委书记薛侃出席并致辞。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校长郑庆华院士,段宁院士,高绍荣院士,安徽省淮北市委副书记、市长蒋曦,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赵震,上海市科委二级巡视员郑广宏,杨浦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尼冰,杨浦区委常委、副区长徐建华,普陀区副区长周如意,上海市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与设计管理部一级专务张晶波,上海隧道工程股份副总裁李波,可可资本合伙人王岩、付在峰,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校党委副书记吴广明,副校长童小华院士,副校长娄永琪、石振明,校党委副书记刘润等出席。
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体系建设方案发布,重点推出“1+3×3”十大核心任务
将聚焦优势学科群,瞄准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围绕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双中心”,通过重塑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拓展三类基础资源,构建三大核心平台,提升三类专业能力,形成“校-地-企”协同场景驱动的多层级产业研发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技企业孵化培育,努力把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同济大学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方案发布
学校允许将产业化前景良好、潜在市场价值高的科技成果不低于10年的长期使用权、部分所有权或全部所有权都赋予科技成果完成团队,鼓励引导团队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研发,大幅缩短科技成果转化校内实施推进流程,大力推进学校更多高质量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校外和上海技术交易所深度合作,邀请交易所协助开展赋权实施流程设计,并为赋权及赋权后转化实施做全过程鉴证。通过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同济分基金资助的创业项目,其项目组成员为科技成果完成人的,如需申请赋权,可免于提交产业化方案和进行可行性论证,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
为2023年度同济大学“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颁奖。自2020年起,同济大学连续举办三届“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评选活动,共遴选出百余项具有转化潜力的优秀科研成果,涵盖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生命健康、高端智造、绿色环保等前沿领域,其中部分入选项目已落地转化。同时启动2025年度同济大学“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评选活动。
同济大学首批23个校内场景验证项目发布
分别涵盖绿色环保、人工智能、城市发展、高端制造、智能网联等方向。近日,学校组织开展了校内场景验证项目评选资助工作,在校内搭建产业应用场景,帮助科研团队迈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步”。未来将逐步从校内场景扩展到校外场景,助力培育和发展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杨基金投资项目签约,可可资本分别与上海同陆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共迹科技有限公司签约,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支持。同杨基金不久前由可可资本与上海同济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方联合设立。
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与四川成都、福建晋江、福建安溪、新疆昌吉、内蒙古包头五个地方政府签约,将推动同济大学科技创新成果对接地方企业需求,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支撑。学校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了16个技术转移分中心。
同济大学与杨浦区共同发布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023年度总产出。近年来,区校相融共生,共同推进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迭代升级。2023年,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总产出超过700亿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