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南水北调全面通水十周年 这条河从“遍地风沙怎么会这样用日语怎么读”到四季有景

本报记者 刘少华
2024-12-13 15:15:2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最佳回答

“怎么会这样用日语怎么读”南水北调全面通水十周年 这条河从“遍地风沙怎么会这样用日语怎么读”到四季有景

  明天是我国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的日子,十年来,在一渠清水的浸润之下,受水区沿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滹沱河之变:从“遍地风沙”到四季有景

  发源于太行山的滹沱河是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母亲河,曾干涸断流40多年。得益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全面通水,水源的切换减少了当地地下水的开采,同时持续的生态补水,也给地下水带来了新的补充。

  如今滹沱河两岸从过去的风沙遍地变成了“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这里是南水北调工程和滹沱河的交汇处,也正是从这里,南水继续北上的同时,源源不断地向滹沱河进行生态补水。

  石家庄市水利局河湖管理与调水科科长 张振杰:通水以后,实现了常态化补水,比方说自中华大街以下,这段河段常年有水不断流。

  截至目前,石家庄市累计受水66亿立方米,其中生活及工业用水34亿立方米,生态补水32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819万人。“南水”在石家庄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占比达75%以上。生态补水后,全市362公里河道生态复苏,水域面积达39平方公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常年吸引着大批摄影和写生爱好者。

  野风美术中学艺术总监 冯竹溪:这几年真的是肉眼可见,滹沱河的景色真的是美很多了。

  为尽可能兜住每一滴珍贵的“南水”,滹沱河开展生态补水之前,工程人员专门用生态材料在河道里做了防渗减渗处理。到2021年,断流40多年的滹沱河,全域复流。

  石家庄市园林绿化管护中心正高级工程师 常雁起:像今年观察到斑嘴鸭、绿头鸭冬天都很少见到的,夏天基本上也是到其他地方去繁殖去了,但是今年发现它在滹沱河开始繁殖了,这就证明咱们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了。

  滹沱河之变:地下水持续回升让旱地变水田

  随着南水的到位,石家庄地下水位持续回升。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态环境,还有沿岸的农业生产方式。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们最近碰到了一个“新课题”。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研究员 田东良:这两年随着地下水上升,我们石家庄市已经出现了水稻的种植。

  石家庄是资源型缺水城市,过去的二三十年,农林科学院的专家们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小麦、玉米等作物如何节水,从未开展过水稻等作物的研究,可就在最近两年,滹沱河沿线的正定县种上了需水量较大的水稻,这给专家们带来了新的研究需求。

  记者在正定县周家庄村走访时了解到,当地曾经有种植水稻的历史,但随着滹沱河的断流、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土变“干”了,1996年,周家庄村就全面改种了玉米等旱作作物。而从2019年起,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向滹沱河进行生态补水,补水的当年,周家庄的村支书张宁宁就在村里发现了新情况。

  河北省正定县周家庄村党支部书记 张宁宁:当时这块地比较涝,就是老百姓种的玉米都淹死了。

  水多了,让张宁宁有了重新种回水稻的想法。村里从最初尝试的50亩到现在的200亩,水稻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收成也越来越好,张宁宁算了一笔账:每亩水稻可以产出800多斤大米。因为水质好,种植方式绿色,每斤能卖到10元,大大提升了种植收益。近五年来,周家庄村的地下水位又提升了20多米,让旱地变回水田,有了更好的基础。

  滹沱河之变:从“水泥走廊”到“生态绿廊”

  不仅是农业,南水正在让滹沱河沿岸发生着更深层次的变化,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这条石家庄的“母亲河”正在成为城市生长的“新轴线”。

  从空中俯瞰滹沱河北岸正定段沿线,一排排温室大棚格外显眼,其中,一座玻璃暖房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周世杰从2019年起就负责这个智慧农场项目,他告诉记者,水质更好的南水成了智慧农场能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关键一环。

  某企业智慧农场经理 周世杰:我们农场的水也是用的南水北调的水,水质也是不错的。产量是很高的,同样是一平方米的面积,我们生产出3倍甚至6倍的产量。

  如今,周世杰团队采用的设施农业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乡村所采用。

  某企业智慧农场经理 周世杰:我们的园区里面有四五十栋采摘大棚,联动薄膜大棚和棉被拱棚,周边也有很多采摘大棚,种植草莓、火龙果、桃什么的。

  围绕滹沱河,石家庄制定了“拥河发展”战略,滹沱河不只是一条生态走廊,更成为一条经济动脉。在滹沱河上游的石家庄市鹿泉区,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受水区,这个曾经以传统产业为主的“水泥走廊”已经转变为了一条绿色环保的“生态绿廊”,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也正在这里快速聚集。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是我国重要的高端核心电子器件供应基地、半导体新器件新技术创新基地。在鹿泉,它已经孵化出由数十家高技术企业组成的新质生产力集群。不过,这个企业集群在发展之初,最大的困扰就是水。

  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动力净化中心主任 高增云:一个是水的指标它硬度比较高,我们的生产成本,水的处理成本高,同时水量不够,导致我们前期需要用应急洒水车给供水作为补充。

  南水来了以后,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向滹沱河沿线聚集。仅在鹿泉一个区,电子信息企业就已经超过1200家。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委副书记 李争:只有好的生态才能带来好的形象,才能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平台,没有好的环境,可能你连基本的吸引力都没有。

  鹿泉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只是石家庄市拥河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正定数字经济产业园、藁城区只照工业园等快速推进,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聚集。如今,大河向东,城市向北,这条石家庄的“母亲河”,正在成为城市生长的“新轴线”。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李天雷 陈博 河北台 石家庄台)

(责编:2023 年梅西获得第八座金球奖,你是怎样的心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