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首次为什么是这样如梦一场英语明确秦汉密畤遗址长条形祭祀坑完整形制
最佳回答
“为什么是这样如梦一场英语”考古首次为什么是这样如梦一场英语明确秦汉密畤遗址长条形祭祀坑完整形制
陕西宝鸡12月10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0日从宝鸡下站遗址联合考古队获悉,2024年考古人员在下站遗址共清理各类祭祀坑9座,更多关于秦汉时期国家祭祀礼仪文化的细节被揭开,也证明了下站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秦汉时期性质最为明确、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国家祭天遗存。
图为下站遗址全景。宝鸡下站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祭祀活动作为王朝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对天地神灵的崇敬与国泰民安和政权长久的期盼。秦汉时期的“畤祭”见证帝国的祭祀与政治演变。从秦襄公立西畤,到汉刘邦增设北畤,形成了“雍五畤”。汉武帝时期,“雍五畤”的地位被甘泉泰畤取代,直至西汉末年被废。
图为长条形祭祀坑。宝鸡下站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2024年,考古人员在下站遗址共清理各类祭祀坑9座,全部为长条形动物牺牲坑,坑内填土及坑底皆未见器物出土。这些祭祀坑依据形制不同可分为两种。其中一种为平行排列的南北向窄长条形,主要埋藏牺牲为牛和羊,牛皆头向北,排列紧密,摆放较有序,在下站遗址历年发掘中较常见。
另一种为宽长条形,主要埋藏牺牲为马,马无固定头向及姿势,摆放较乱,为下站遗址首次发现。结合下站遗址2020年至2023年三次发掘所清理的各类长方形动物牺牲坑、长方形车马坑及洞室祭祀坑的形制与年代,可以大致勾勒出下站遗址从春秋中期至西汉晚期,不同时期祭祀坑的年代序列。
图为“密”字陶文陶片。宝鸡下站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下站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副院长游富祥介绍,这一序列揭示了先秦祭祀文化在长达数个世纪中的连续性与发展,展现了这项祭祀活动是如何从诸侯习俗逐渐演变为国家仪式。这种连续性不仅体现了文化传统的稳定性,也反映了社会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的持久影响。
游富祥表示,随着对下站遗址的深入挖掘,密畤的历史延续性也逐渐被梳理清晰。密畤从公元前672年建立到西汉末年被废,前后延续使用时间长达600余年。下站遗址结构布局也颇具特色,各类祭祀坑围绕中心建筑区呈规律性分布,年代相近、类型相同的祭祀坑之间无叠压、打破关系,表明国家对畤的结构形制有严谨规划。尽管“雍五畤”在汉末被废止,但其内容却为南郊天坛祭祀所吸收,成为后来中国传统天坛祭祀的一部分,影响深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