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慕津锋为什么会这样子呢的英文:与邮票背后的人和事对话

来源: 搜狐中国
2024-11-20 19:35:37

最佳回答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的英文”十日谈|慕津锋为什么会这样子呢的英文:与邮票背后的人和事对话


今天偶然看到一则新闻:中国2024亚洲国际集邮展览定于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本次集邮展览以“展方寸邮票 传亚洲文明”为主题。新闻里说这次展览将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亚洲国际集邮展览。

这则新闻让我顿时怦然心动,很可惜我远在北京,不能前往上海去看看这次盛会。要不,我一定带上我们单位刚刚参与制作发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家》纪念邮票前往,与众多“邮友”好好切磋切磋。我们这套珍贵纪念邮票收录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六位中国现代文学大家。邮票采用中国传统水墨方式表现,结合了西方造型艺术特点,融通中西,风格独特。画面中六位文学家生动传神,人物造型的时代特色鲜明,在墨色的浓淡变换渲染中,展现出文学家的风姿神采。邮票通过专色油墨调配色彩,为画面增添了几分复古与典雅的气息。我相信如果这套邮票能参加这次盛会,一定会是一颗“亮丽的星”。想到这,我不由地想起自己上小学时曾有过的“集邮岁月”,和那三本泛黄的邮册、一枚枚精致的小邮票。

说起我与集邮的缘分,是源于一次偶然的相遇。有一天,我去朋友家玩,他说要给我看他的一件宝贝,我好奇地问:“啥宝贝?”他故作神秘地悄悄走到书柜边,从那里取出了一个大本子,很厚重。他拿到书桌上,招呼我过去看,他说只能看不能碰,我心里想什么东西这么娇气。他轻轻地将本子打开,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张张不同主题、不同样式的邮票,它们规整得贴在册页上,一排排、一行行,有人物、有风景、有建筑,五花八门。看着看着,我突然发觉这些各式各样的邮票,仿佛是一个个微缩的世界,记录着某个精彩瞬间,承载着一种厚重的文化,讲述着各地不同的风情。那一刻,我的心中仿佛被点亮了一盏灯。我忽然萌发了自己也要集邮的想法。

就这样,我开始与邮票结下了缘分。

那时候,集邮对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种喜好,更是我探索外面世界的窗口。可要找到邮票,对我而言却并不容易,为此,我开始在家中四处翻腾,寻找它的踪影,可收获寥寥。为了扩大“票源”,我告诉父母,从今以后只要家里有信来,一定要把信封留给我,我要剪邮票。父母看我有这个想法,也觉得集邮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便同意了。同时,我还跟学习不是那么好的同学发出“捐赠邀约”,只要能赠送我邮票,我可免费讲题,不限时长。没想到,还真有同学答应此项“交易”,看来学习好还是有点用的。不过得来的这些都是旧邮票,有时我也想买点新邮票,充充门面,可囊中羞涩。在那个物质并不充裕的年代,一个穷学生为了收集心仪的邮票,似乎也只有节省零花钱这一条路。那时我们的春节压岁钱,基本不过夜便被母亲强行征收。从为数不多的零花钱中挤牙膏式的节省,需要时间积累,每每有了一小笔“巨款”,我便第一时间跑到我们那里唯一的一家小邮局,小心翼翼地趴在柜台上看,精挑细选后,根据手中的“巨款”购买合适的新邮票,而后便急冲冲回到家中,将它们轻轻地夹在邮册里,认真欣赏起来。

每次看自己收藏的邮票,就好像自己在与每一个邮票背后的人与事进行对话。我很喜欢那些描绘祖国山川的邮票,它让我足不出户便可领略到祖国的壮丽山川,同时还增加了我对外面世界广阔的想象,我也很想有机会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

渐渐地,我积攒了三本邮册。没有作业时,我常会翻开邮册,一个人静静地欣赏,那时的我觉得自己很富有。

上了高中后,学业越来越重,为了能从我所生活的那座小城考出去,去奔赴更广大的天地,我没有时间再去集邮。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不过直到现在,当我要去邮局寄快递、取稿费时,我常常喜欢在邮局的柜台旁驻足,低头看看柜台里的邮票。在我看来,这些邮票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更承载着我年少时的一段岁月。(慕津锋)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