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夜读 | 赵伯陶日语为什么会这样说:一代游圣的幽默书写

本报记者 刘少华
2024-09-26 01:26:2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最佳回答

“日语为什么会这样说”夜读 | 赵伯陶日语为什么会这样说:一代游圣的幽默书写

文学作品的幽默书写是作者文化素养的体现,明代陈继儒、袁宏道、张岱等人的散文小品皆不乏幽默因子,他们都能于各自的散文中透露出人生的几许机智、诙谐甚至无奈,为晚明小品精神享誉后世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一代游圣”的徐弘祖在其《徐霞客游记》中也有一些幽默风趣的文字,尽管只是偶尔露峥嵘,却也足以彰显其游记文学书写具有个性天趣的晚明小品精神。

徐霞客为了不受科举的羁绊,终生未曾进学(俗称秀才),但他对“四书”“五经”的熟稔且运用自如乃至随心所欲,却又非一般冬烘学究所可比拟。《滇游日记十》崇祯十二年(1639)六月二十五日日记记述寄居刘北有书馆,一时有绝粮之忧:“北邻花红正熟,枝压墙南,红艳可爱。摘而食之,以当井李。”所谓“井李”,语出《孟子·滕文公下》:“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已被金龟子幼虫吞噬过半的李子,竟然可以救下一位廉士的性命,当属寓言性质。徐霞客拈来此典用为一时断炊的掌故,他摘食花红(沙果),似非饿肚子时的饥不择食,而是借题发挥,巧用“亚圣”之语凸显自己达观自处的生活态度,有极为诙谐的自我调侃成分。

《滇游日记三》崇祯十一年(1638)九月二十二日日记:“前之为指南者,不曰鸡头,即曰桃源,余乃漫随马迹,再历龙脊,‘逢原’之异,直‘左之’‘右之’矣。”徐霞客行进在马龙(今云南曲靖市马龙区)崎岖蜿蜒的山路中,兜兜转转,数里之内,甚至三次往返,一个山头,屡经翻越。找当地人问路,不得要领;自寻途径,也一时难辨去向。上揭“逢原之异”二句,就巧妙综合化用《孟子》《诗经》中语词,自我调侃无所适从的困窘处境,道出自身在穿山越岭的艰难行进中乐观且不乏诙谐幽默的处世态度。“逢原”,语出《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原谓学问工夫到家后,则触处皆得益。后以“左右逢原”(或作“左右逢源”)泛指做事得心应手。这里则反其意而用之,含蓄道出自己左右为难的处境。“左之”“右之”,除呼应上一句“逢原”两字外,又化用《诗经·小雅·裳裳者华》诗句的字面义:“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维其有之,是以似之。”巧妙地将本地人先前似是而非的指路话语含蓄道出,堪称神来之笔!整理《游记》或用顿号点断上揭“龙脊”“逢原”,似没看懂其取义。前有注本译为:“竟然两次亲历了主脉山脊,如此奇异,真是左右逢源了。”后出注本译为:“两次翻越山的主脊,行程异乎寻常的顺利,可谓左右逢源了。”皆歪曲理解作者原意,郢书燕说而外,又南辕北辙了。

只有文本细读,方是看懂古人、理解古人的唯一坦途。(赵伯陶)

(责编:日本船只及巡视船非法进入我钓鱼岛领海,中国海警依法管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