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怎么会这样用日语怎么写钱理群老师

来源: 搜狐中国
2024-11-14 08:19:24

最佳回答

“怎么会这样用日语怎么写”又见怎么会这样用日语怎么写钱理群老师

  作者与钱理群(右)合影。张玉琢/摄   20世纪90年代末,我曾就语文教育话题采访过钱理群老师。这个金秋十月,我连着两次去养老院看望他。   钱老师说自己现在头脑还没有问题,就是走路不太方便,得有人扶着,不然就容易摔跤。今年摔了4次,还好没大碍。不过,身体的困扰似乎没有影响到他的精神状态。他依然每天忙于思考、写作、接待访客,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他说自己在研究“养老学”。在他看来,老年仍然可以创造,既创造精神财富,也创造物质财富,尤其是当今互联网时代。比如他研究鲁迅,之前只能在课堂上讲鲁迅,现在可以在B站上讲鲁迅,收视量相当可观,影响很大。他还鼓励我也去尝试。   第一次去因暌隔多年,有些话题只能泛泛而谈。第二次我是有备而去,准备了一些“题目”,还带了一些资料――一份打印的鲁迅作品节选和一份小学生“跟着课本忆鲁迅“的研学手册。某种意义上,研学是我之于语文教育的一次新的尝试,即走出课堂,将作品阅读和实地考察结合起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行程只有3天,但孩子们反馈收获颇丰。   钱老师看了资料,说我这种实践很有价值。不过作品不用选那么长,可以选一些片段。他回忆起自己最初接触鲁迅作品是小学四年级,在哥哥房间里发现一册鲁迅的《野草》,里头有一篇《蜡叶》,文中描写一片叶子“独有一点蛀孔,镶着乌黑的花边,在红,黄和绿的斑驳中,明眸似的向人凝视。” 这句话一下子引发了他的想象:叶子斑驳的色彩,“镶着乌黑花边”的“蛀孔”,像一只眼睛一样看着人……意象鲜明而奇幻,在他年少的心里,构成对鲁迅作品的基本印象,也使他对鲁迅作品产生了最初的兴趣。钱老师跟我建议,可以多选一些这样的片段――特别是鲁迅散文集《野草》,唤起孩子对鲁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他认为,童年教育的价值是帮助孩子认识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人,让他知道人生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钱老师还建议,可以专门讲鲁迅童年记忆中的闰土,让孩子们展开讨论,然后简单讲一下成年的闰土,点到为止,不要讨论。   我提到还可以将中学生必读书目《朝花夕拾》作为内容,专门设计一个研学项目,甚至做成小学、初中、高中3个年龄段的系列研学项目。钱老师说这个想法很好,很值得去做。我说这种研学项目需要一个团队,一个人很难做起来。   一说到语文教育这个话题,钱老师的“灵感”便来了。他还跟我建议:可以利用自媒体开一门讲座――“教师如何在小学、初中、高中讲授《朝花夕拾》”。   我们还讨论到高中必读书目的话题。因为我在最近给高中生补课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对《红楼梦》有些畏难,看半天连名字都记不清,人物关系更弄不清楚,很难读进去,只好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其中一些所谓的“知识点”。   钱老师说《红楼梦》应该单独开一门选修课。他还认为,高中应该开4门选修课:一是《论语》《庄子》,两者属于中国文化奠基性、开创性和源头性的经典。二是《唐诗》《宋词》,两者代表中国文化青春期和高峰期,将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三是《红楼梦》,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可以按照服装、饮食、建筑等一个个小专题来讲。四是鲁迅作品,现代性的开拓者,象征着新的开始。这4门课构成高中选修课的新的课程体系。   我很赞同钱老师的设想。10年前,我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关于建构一门中小学中国文化课程的可能性,奠定一个文化中国人的基础,但没有钱老师想的那么具体。   跟钱老师交谈,会强烈地感受到一个思想者的激情,尤其是对当下社会议题的关切,完全感觉不到他是一位85岁的长者。他说自己每天都很愉快、很充实。护工阿姨说他睡眠、胃口比自己都好。我去的那天,他告诉我,明天要应邀参加主题是关于AI时代人类如何生存的一场对话。他说,这是世界第一命题。他说这些时,神情中有一种孩童般的兴奋。   两次访谈,从钱老师身上,我看到一种独特的精神气息,看到别样的晚年――如此绚烂,如此动人,如同霞光,也令人想起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觉得,或许这是他们这一代人特有的精神气质吧。   王丽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