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驻美大使热怎么会这样用日语怎么写门人选竟遭批:他跟中国关系近,美国会不欢迎
最佳回答
“怎么会这样用日语怎么写”英驻美大使热怎么会这样用日语怎么写门人选竟遭批:他跟中国关系近,美国会不欢迎
(原标题:英驻美大使热门人选竟遭批:他跟中国关系近,美国会不欢迎)
► 文 观察者网 刘程辉
据英国《卫报》11月13日报道,作为下一任英国驻美国大使的热门人选,英国首相斯塔默的“亲密顾问”彼得·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却因对中国的立场遭受抨击。批评人士声称,这位工党资深人士一再为对华接触政策辩护,还曾指责特朗普是个“霸凌者”,称他对华贸易政策过于敌视。有保守党人士称,“很难想象与中国联系如此密切的人会受到华盛顿的欢迎”。
报道称,除了曼德尔森外,英国驻美大使人选还有前外交大臣大卫·米利班德(David Miliband)以及曾任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的凯瑟琳·阿什顿(Catherine Ashton)。然而,那些批评中国的人对曼德尔森是否适合担任英国驻美大使提出质疑,因为特朗普政府在贸易等问题上对中国立场强硬,而曼德尔森却总是坚持与中国接触的立场。
英国工党资深人士首相斯塔默的“亲密顾问”彼得·曼德尔森 《卫报》
“对于这个新的工党政府来说,重要的是有一位能够接近特朗普新政府并得到他们信任的大使。”保守党议员、前党魁伊恩·邓肯·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说,“很难看出,在美国将中国视为威胁之际,与中国有如此密切联系的人会受到华盛顿的欢迎。”
“虽然我是保守党人,但我认识到英国需要与美国保持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应该从金·达罗克(Kim Darroch)之前的问题中吸取教训。如果选了曼德尔森,那么会引发何种问题?”金·达罗克是英国前驻美国大使,2019年7月,他批评特朗普政府的多份密件被泄露,不久后宣布辞职。
英国上议院议员戴维·奥尔顿(David Alton)曾多次批评英国政府未能对华采取强硬立场。他在谈到曼德尔森时称,“不要让美英两国在对华政策上出现分歧,这不符合英国利益”“我们需要用一个声音说话,不要发出相互矛盾和令人困惑的信息”。
另一方面,曼德尔森也赢得了不少支持,英国“改革英国”党领导人奈杰尔·法拉奇(Nigel Farage)就是其中之一。
“在我看来,彼得·曼德尔森是大使职位的可行候选人。”他说,“曼德尔森是一个聪明的人,很清楚自己的任务。虽然我不确定他是否是直接与特朗普打交道的理想人选,但他的智慧至少会赢得尊重。”
曼德尔森是工党元老,曾担任英国贸易大臣和欧盟贸易专员。他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就曾批评英国前任保守党政府未能与中国保持适当的沟通渠道。他认为,这正是英国新政府需要改变的。
曼德尔森称特朗普对中国的敌意正在危及自由贸易,图为特朗普 资料图
《卫报》提到,在2018年,曼德尔森曾写了一篇文章,认为特朗普对中国的敌意正在危及自由贸易,同时将他描述为“恃强凌弱和重商主义者”。
“想象把一个如此重要的国家逼到角落里是荒谬的。”他当时谈到美中关系时说。“(特朗普)他是一个恃强凌弱的重商主义者,认为只有在其他国家输的情况下,美国才会在贸易中获益。”
9月16日,曼德尔森在香港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尽管英国新政府在恢复英国全球影响力方面面临“重大挑战”,但他对英国在斯塔默领导下改善与中国的双边关系感到乐观,因为“新一届政府已经决定,希望与中国进行接触”。
他呼吁,英中两国首先应该“停止互相诋毁”,增强对话和交流,尤其是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交流。
在曼德尔森作出有关表态后不久,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9月18日应约同对话英方牵头人、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通电话,就重启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加强经贸合作交换意见。
何立峰表示,中方愿与英方共同落实好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重启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加强发展战略对接,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拓展金融、绿色经济、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里夫斯表示,英方愿与中方加强对话合作,为英中发展长期互利的关系建立稳定、持久的基础。
延伸阅读:
伴随着特朗普“二进宫”,贸易战阴霾再度笼罩英国政坛。为求特朗普“网开一面”,有人竟打起了中国的主意……
据英国《金融时报》11月14日报道,英国下议院商贸委员会主席、工党议员利亚姆·伯恩(Liam Byrne)在接受采访时称,相比于关税,特朗普更关心的是中国,因此要想避免被征收“灾难性关税”,英国必须在涉华问题上向特朗普作出让步,解决他对所谓“中国安全威胁”的担忧。有美国媒体指出,特朗普可能会施压英国对华采取更强硬的态度,比如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英国业内人士直言,为了争取时间,英国可能会发起一些新的调查,只为“让特朗普高兴”,但这对英国来说“非常棘手”,会让自身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中国比关税更让特朗普上心”
伯恩告诉《金融时报》,特朗普威胁对美国进口商品全面加征10%至20%的关税,这对英国经济来说将是一种“灾难般的末日场景”,因此,采取行动避免关税应是当务之急。
根据伯恩的想法,英国可以与美国达成经济安全协议,通过加强投资审查和出口管制,解决特朗普对“中国安全威胁”的担忧,换取他的关税豁免,避免英国经济受损。
英国下议院商贸委员会主席、工党议员利亚姆·伯恩 金融时报
“如果说有什么是比关税更让特朗普总统上心的,那就是中国了。”伯恩说,对于在经济安全领域与英国建立伙伴关系,华盛顿更广泛的建制派“雄心与焦虑”并存。
“我们要强化投资安全,使其更靠近美国。”他称,英国经济体系中最让美国担忧的“大漏洞”,就是出口安全。
他还称,中国参与英国大学的研发项目引发了华盛顿的恐慌,美国担心中国会借机“获取具有潜在军事用途的英国知识产权”。
“美国安全机构认为,英国在出口安全方面缺乏足够强有力的控制……这是民主党和共和党人的担忧。”
伯恩说,英国必须采取行动,让美国盟友放心,确保未来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的信息共享能够顺利进行。
2023年3月,美国加州圣迭戈,美英澳领导人举行记者会 美联社
英国政府一位发言人日前表示,英国期待与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密切合作,改善英美贸易关系,以支持大西洋两岸的企业。
拿中国“开刀”就能换取特朗普的信任?有贸易行业专家对此提出质疑。
代表大西洋两岸企业的英美商业集团首席执行官邓肯·爱德华兹(Duncan Edwards)警告说,英美贸易谈判可能不会局限于安全和中国问题,英国还将被迫面对美国在农业等其他敏感领域提出的要求。他表示,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会认真对待全面加征关税一事,为后续与其他国家或企业开展关税谈判做铺垫。
前英国贸易部官员艾利·雷尼森(Allie Renison)提醒道,与特朗普达成一项小型协议是可能的,但英国需要做出实质性承诺,而不仅仅是表达对中国采取行动的意向。
“特朗普可能想要一些更具体的东西,可以成为一项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协议,包括在农业方面。”雷尼森说。
“这对英国来说很棘手”
早前就有英国媒体担心,美国是英国最大的单一贸易伙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将英国置于贸易战的最前沿,导致英国经济增长减半。
英国《卫报》13日援引专家的话警告称,英国汽车、罗尔斯-罗伊斯航空发动机、威士忌和药品的销售可能面临风险。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英国对美国大部分出口是服务业,不太可能被纳入关税政策的范围,但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将波及全球,增加经济不确定性和降低商业投资信心。
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导致英国经济增长减半,并引发消费者的物价增长。英国咨询公司凯投宏观的经济专家阿什利·韦伯(Ashley Webb)预测,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可能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贸易争端和全球经济遭受的冲击将产生严重后果。
美国“政客”新闻网13日报道说,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正在英国政府掀起波澜。前英国驻美国大使金·达罗克(Kim Darroch)本周表示,特朗普“这次要搞大事”,“他将提前宣布征收关税,并对各国说,‘如果你希望获得关税豁免,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来重新平衡我们的贸易关系?’”
2023年9月6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IAA Mobility 2023国际汽车展上,参会者参观中国汽车品牌比亚迪的电动汽车 法新社
报道认为,特朗普希望对中国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也会对英国造成压力,比如要求英国效仿美国和加拿大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英国商业和贸易大臣乔纳森·雷诺兹上月表示,目前英国汽车企业并未正式要求英国贸易救济局对中国产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因此政府还不会考虑相关的举动。
但咨询公司弗林特国际(Flint Global)专门从事贸易和电动汽车业务的合伙人萨姆·洛伊(Sam Lowe)表示,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对英国来说很棘手”,因为英国汽车制造商的供应链中也有中国制造的电池和零部件。
洛伊说,为了争取时间,英国“可以发起一些新的调查,以此让特朗普高兴”。
英国前贸易高官、现任咨询公司佩奇菲尔德(Pagefield)高级顾问约翰·阿尔蒂(John Alty)也认为,对中国采取贸易行动并不容易。
“这是一种进退两难的典型案例,因为中国可能会对苏格兰威士忌等英国出口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工党政府上台,英国近来发出了“重启对华关系”的信号。英国工党资深政治家、英首相斯塔默的“亲密顾问”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9月表示,过去十年英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对华态度急转,“这是不理智的,也是不现实的”。
10月,英国外交大臣拉米访华,他是英国新政府首位访华的内阁大臣。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10月17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英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也有利于国际社会团结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方愿同英方一道,秉持伙伴定位,坚持开放合作,促进互利共赢,推动中英关系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