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 |为什么这样音译 吴永耀:那年观灯

来源: 搜狐专栏
2024-09-29 18:30:55

最佳回答

“为什么这样音译”十日谈 |为什么这样音译 吴永耀:那年观灯

四十年前,平时无啥聚集性娱乐,而到了国庆节,市中心观灯是一年一度的集体狂欢。

周馨 摄

晚上,外滩南京路淮海路的路灯光影成了灯光秀,临时交通管制,让这些道路变成“步行街”。今天看来也没啥稀奇,外滩用小灯泡勾勒出建筑轮廓线,而江对面陆家嘴昏黑一片。南京路淮海路马路两侧的人行树用灯泡串起两条灯带,个别路段还用国旗或红灯笼点缀,有些建筑如南京路市百一店市百十店,淮海路的妇女用品商店国泰电影院也会用小灯泡勾勒建筑轮廓线。值得一提淮海路马路笔直,20世纪70年代后期,安装风格独特的跨街拱形灯,国庆灯光秀从西藏南路向西到陕西南路,骨架临时用毛竹捆扎而成,间距为百米左右,往远处看如同走进灯光隧道。国庆观灯有别于情侣晚上数“电线木头”,主要是一边观灯一边东张西望。张望什么,改革开放刚拉开帷幕,但当时的街景没有现在丰富多彩,商店橱窗没多少且吸引眼球更少,人们主要是瞧瞧行走的人流,尽管大多数人穿着打扮还是千篇一律,但时不时也有穿着花哨甚至奇装异服的人出现,于是博得人群频频注目,而被欣赏关注者总有一种精神满足感。观灯的人们既是观众也是演员,在马路上看流动风景,同时也是马路上的风景。

国庆焰火在人民广场现市政府大厦位置燃放,一般方圆几公里都能看到。那时建筑高度最高也就三四层,没有遮挡物。有晒台的在晒台上看,有老虎天窗的趴在窗口看,住底层的则搬个凳子椅子放在马路中央看。我家住在靠淮海路的望亭路,直通人民广场。记得20世纪80年代有一年国庆节恰恰是35摄氏度以上高温日,家中正好有亲戚,吃好晚饭把能搬的凳子椅子都放在马路中央,手摇蒲扇观看焰火。邻居中有还未吃完饭的,男的赤膊手端一杯散装冰啤边喝边看。

当时也有交通管制,沿人民广场为内圈,为安全禁止入内。还有外圈控制人流,如我们望亭路以淮海中路为界。路口拉上粗绳为警戒线,由民警和居委干部把守。有一年观国庆焰火时望亭路弄堂裕安里涌出一大批陌生人朝着人民广场方向奔跑,后来知道陌生人在熟人带领下,通过望亭路右侧的淮海路弄堂隶华里穿弄混进的。以后就补“漏洞”,管制时隶华里也有居委干部把守。

对小孩来说,最激动人心的是焰火临近结束时,随焰火射出的无数带彩旗的迷你降落伞。在当时,男孩拿到一个迷你降落伞是一件让人兴奋让人羡慕的事。记得那年国庆节过后第一天,邻居小孩上学前从书包里拿出大人在屋顶瓦面挑拣到的迷你降落伞给同学看,脸上洋溢着得意洋洋的神态。(吴永耀)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