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沁鑫:张艺兴不断给为什么这样说英语翻译我增强信心,《受到召唤·敦煌》上海首演
最佳回答
“为什么这样说英语翻译”田沁鑫:张艺兴不断给为什么这样说英语翻译我增强信心,《受到召唤·敦煌》上海首演
敦煌、田沁鑫、张艺兴构成《受到召唤·敦煌》三大IP。12月13日至15日,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担任编剧、导演,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演员张艺兴主演的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亮相上海奔驰文化中心。
12月12日晚,《受到召唤·敦煌》彩排再次持续到次日凌晨。田沁鑫在接受上海媒体采访时表示,张艺兴身上有非常抗打压、主动勤奋的自觉性,“我们总说体育健儿在拼搏,其实像小张老师这样的演员,我觉得他也是真的在拼搏。”
《受到召唤·敦煌》讲述2035年敦煌数字研究中心实习生张燃跨越百年岁月,遇见1935年正在法国的常书鸿,常书鸿从巴黎出发,奔赴敦煌,成为敦煌艺术研究所首任所长。张艺兴一人分饰张燃、常书鸿两个角色。
《受到召唤·敦煌》
“小张老师过去表演以唱跳为主。对台词,他和我都很忐忑。在忐忑的过程中,小张老师的勤奋和刻苦,给了我信心,不断增强信心。”田沁鑫坦言,“《受到召唤·敦煌》北京首演三场后,小张老师用声音塑造角色,台词过关,我非常欣慰。”
《受到召唤·敦煌》主演张艺兴、胡晓龙、甘瑞琦、彭可、金大乘、郝丹姝等将敦煌采风获得的感悟注入表演,用田沁鑫的话形容张艺兴,“他闲不住,很有能量,深深影响剧组年轻演员,大家都很勤奋。”
今年是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旨在探索敦煌艺术的传承和演变,助力中华文明的传播。
剧名“受到召唤”贯穿创作全程。“受到召唤,受到中华灿烂文明的召唤、敦煌艺术的召唤,受到常书鸿、段文杰先生,樊锦诗院长一代代敦煌人坚守精神的召唤。”田沁鑫回忆,“一切都是受召唤而来,比如与小张老师的合作。小张老师进剧院时,就给我看了两个视频,一个视频是他扮演的项羽,还有一个是他演绎的《飞天》,正好我们想做敦煌题材作品,缘分让我们达成了合作。在北京找演出场地也是如此,《受到召唤·敦煌》确定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首演,我们才发现,常书鸿先生的后人原来也参与‘ 冰丝带’设计。”
《受到召唤·敦煌》
“参与《受到召唤·敦煌》,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召唤。”张艺兴坦然面对挑战,“观众多元化,标准肯定也不一样,不管是听音乐剧还是看演唱会、看话剧,我相信他们都有自己的期待。我最大挑战和难点是让观众满意。”
《受到召唤·敦煌》带给张艺兴从未有过的创作体验,“先有歌词,根据歌词和剧本产生音乐,所有音乐都用于辅佐剧情。这与我自己以前创作的风格与方式不一样,顺序也不一样。《受到召唤·敦煌》音乐由金培达老师保驾护航,我也向金培达老师多多学习。”
创排《受到召唤·敦煌》影响着张艺兴自己的音乐创作,“更有使命感,我得到一种继续的动力。”
9日北京首演结束,13日转战上海继续演,张艺兴自我评估,“台词可能比以往更熟一点,但是我希望把自己归零,回到第一次拿到剧本,第一次扮演张燃、扮演常先生的感受,再一次把情感表达出来。一人分饰两角,非常过瘾。常先生太伟大了。他是英雄,他为了敦煌做的一切,值得我们每一个文艺工作者学习。”
“田沁鑫院长用非常不一样的视角切入民族瑰宝守护者故事。”张艺兴希望更多年轻人看到《受到召唤·敦煌》,“然后去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表达。”
话剧、音乐剧、即时拍摄、3D特效、AI技术、动画真人融合……田沁鑫综合自己在戏剧舞台、文化综艺节目、大型晚会、数字技术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打破传统观演模式,高达35.5米的“北大像”作为重要视觉元素亮相,深刻影响过常书鸿的《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以群舞与AIGC技术结合的形式呈现。
《受到召唤·敦煌》
《受到召唤·敦煌》实现着田沁鑫打造年轻团队的心愿。田沁鑫挑选常书鸿之妻陈芝秀、张燃女友林姿秀饰演者,“必须和人物有点像,不像不行。” 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的国话年轻人台前“飙”演技。幕后,多媒体设计胡天骥、邹四维、刘笑微等借助AI辅助艺术创作,给观众一次又一次惊喜。“敦煌艺术博大精深,把它做好太难了。”田沁鑫说,“我们现在看到斑驳的景象,只是历史的遗迹。敦煌诞生之初,灿烂、漂亮,我们用数字化的方式让佛像等更饱满,回到初唐它刚刚成型的样子。”
《受到召唤·敦煌》
田沁鑫想通过《受到召唤·敦煌》巡演让更多年轻人看到敦煌艺术的活态化展现。明年该剧计划调整规模,筹备世界巡演。“中华文明传播,离不开文艺出海。”
《受到召唤·敦煌》由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敦煌研究院、敦煌市人民政府支持,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总台央视网、央视频、北京大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国话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