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能集团青为什么会这样呢 英语年突击队:乘“峰”而上 向“新”逐绿

来源: 搜狐专栏
2024-10-16 17:05:21

最佳回答

“为什么会这样呢 英语”浙能集团青为什么会这样呢 英语年突击队:乘“峰”而上 向“新”逐绿

  2024年,浙江多地气温突破历史极值,用电需求迅速攀升,全省最大用电负荷达到1.23亿千瓦。在这场与高温的较量中,浙能集团青年突击队始终冲在向“新”逐“绿”征程、能源保供第一线、科技创新最前沿,汇聚青春的力量,对抗高温“烤”验。   追风逐光,绿电跨越千山万水   今年7月29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工程――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这是第四条落地浙江的“西电东送”工程,也是世界首条柔性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   在甘肃酒泉的戈壁上,伴着40摄氏度的高温,浙新能肃北马鬃山风电厂全面“体检”有序进行。身穿厚重的工作服,头戴安全帽,迎着令人窒息的热浪,光伏电站的青年穿梭在光伏组件之间,对机组设备和集电线路进行巡视。面对浙江持续攀升的用电需求,在遍布全国18个省份的新能源项目上,浙能集团青年突击队以实际行动答好高质量能源保供“绿色考卷”。   在“甘电入浙”工程的另一端,浙能集团青年突击队员24小时值守现场,对溢洪道、大坝等关键枢纽工程进行全天候细致监测。   化煤为电,送清凉入千家万户   在电厂码头,青年突击队员顶着烈日查看船舶情况,船头船尾几遭走下来,身上的工作服湿了干、干了湿。   广阔的海面上酷热晴晒,青年突击队员们身着长袖长裤和大头皮鞋这样的反季穿搭出现在船舶各个区域,开展设备除锈保养作业。迎着朝日煤堆采样,凌晨深夜赶赴码头,是驻港青年突击队的工作日常。   今年7月15日至8月31日夏季高温期间,浙能集团供应省内电煤1032万吨。这些被称为“黑金”的煤炭经历一段漫长的海上旅程,成功抵达电厂。   6.6万吨,这是浙能嘉电公司迎峰度夏以来1天的卸煤量。这一数字背后,是嘉电3个码头上6台卸船机昼夜不息运转。这些钢铁巨擘的抓斗几乎不间断地上下翻飞,将一船船“黑金”输送至气膜煤场。   “工作就要噌噌地干!”青年突击队员张延鹏用这句话概括了迎峰度夏的战斗状态,每天一接班,他就把自己“钉”在现场。   在闷热的汽机房中,他戴着沾满油污的手套,一圈圈地扳动阀门。下班了,张延鹏像刚蒸过桑拿一样,浅色的工装变成了深色。   1648条,这是6月以来浙能乐电公司在设备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发现并解决的设备故障、性能问题或安全隐患的总数。烈日下,青年突击队员牟来鸿对中转池2号污水泵进行“手术治疗”。他戏称自己被晒得黝黑的皮肤是设备安全最好的“保护色”。这次,从拆除电机防护罩到更换新电机,又是一项要花费数小时的重活。   捕碳为“宝”,科技赋能绿色生活   在浙能兰电,除了日常巡检工作外,青年突击队员小葛还有一项任务――与二氧化碳捕集系统“打交道”。碳捕集系统属于新移交设备,兰电运行维护人员很多仍处于磨合期。小葛在师傅的带领下,对照图纸理清管路,按照操作票要求将阀门执行到位,经过操作过程中的关键要点时,师傅还进行细致讲解。   碳捕集是从含有多种气体的烟气中,准确“捕捉”二氧化碳用来二次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托底性技术。应用这一技术的浙能兰电二氧化碳捕集与矿化利用集成示范项目,是国内首次将二氧化碳矿化加气砌块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的示范项目,该项目设计规模为每年捕集1.5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1.5万亩森林每年吸收二氧化碳的总量。   这一引领绿色革命的“捕碳高手”,是白马湖实验室CCUS青年突击队的匠心之作。该团队深耕于高效率、低能耗碳捕集材料的研发,从细致的文献调研到分子构效关系的深入探索,再到实验室中试验台的精心搭建与无数次实验测试,彰显着他们对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