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CT、为什么这么难过歌曲MR检查注射药物是什么?
最佳回答
“为什么这么难过歌曲”科普|CT、为什么这么难过歌曲MR检查注射药物是什么?
现如今人们到医院健康检查或看病时,临床上越来越离不开辅助检查技术的帮助。从最早的“视触扣听”经验式看病,到现在的全面依靠CT,MR,超声,核医学等现代医学仪器的直观精确诊断。国内医学水平扶摇直上,明确诊断的时间和精度都有很大的提升。但与之相反的是,患者对各类繁复的辅助检查的疑问却越来越多。其中放射科CT增强,MR增强检查的相关问题最为突出。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放射科检查为什么要打药,打了“药水”怎么就变成增强检查了呢。它是什么?起什么作用?有不良反应吗?到人体以后又需要注意什么呢?
CT、MR的药是什么药?
我们先来看CT,CT检查是根据人体不同部位器官的密度不同,对射线吸收的程度不同,再通过电脑对这一信息处理后形成的一组图像。医生就可以根据这些影像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做出诊断。但人体在有些部位或器官上的密度本身差别不大,CT不能够把它们区分出来,形成具有诊断价值的图像。这一情况就是“药水”派上用场的时候了。CT增强检查时所使用的药物其实是一种X线对比剂。它的本质是一种水溶性含碘制剂,利用碘对X线的高吸收特性,可以提高对比剂所在组织的对比度,帮助区分出一块区域内不借助X线对比剂,本来不明显的结构,帮助医生诊断。
再来看MR,MR检查和CT有本质的不同,简单的说MR是利用人体内水分子中氢质子在机体不同组织器官中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的特点,通过MR专用的探测成像系统生成具有黑白对比的MR图像。MR的“药水”与CT的X线对比剂命名方式类似,叫做MR对比剂。MR对比剂能显著提高MR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它的本质是一种钆类对比剂,它可以改变原本体内氢质子的物理特性,使对比剂所在的区域和周围区域形成明显对比,也就是所谓的增强效果。
CT对比剂和MR对比剂有副作用吗?
几乎所有的药物在进入人体后,除了发挥我们希望的功效的同时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按照国际标准,将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时出现的有害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称作药物不良反应。同理,在CT,MR造影检查中,患者也有一定几率产生不良反应。
在做CT增强检查时,注射碘对比剂发生的不良反应有以下两种。一是过敏样反应,这类不良反应与注射的碘对比剂的总量,注入方式,注入速度没有关系,它的临床表现通常和其他药物或者过敏原的过敏反应相同,但是在多数发生反应的患者中无法识别出抗原-抗体反应。这也是为什么在CT造影前医院没有对碘对比剂做过敏测试。二是生理反应,它和过敏样反应不同,是人身体对进入机体的对比剂做出的生理性应答。这类不良反应和对比剂注入的总量,注入方式,注入速度,甚至注入对比剂的温度等物理化学特性呈强相关。常影响到肾脏,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上述两种反应既可以独立出现,也可能同时出现,当然大多数情况是都不出现。反应到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反应。轻度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荨麻疹,恶心,头晕,打喷嚏等。中度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大量荨麻疹,轻度喉头水肿,血压一过性降低。重度反应主要表现为休克,严重的气管水肿,严重的喉头水肿,血压明显下降,甚至可能引起死亡。不过重度过敏非常少见,发生的概率仅有0.01%左右。
在MR增强检查时,注射的钆类对比剂其毒副作用很小,它甚少与血浆蛋白结合,不经过肝脏代谢,注射一段时间后即以原来的形态从肾脏代谢出体内。尽管它已经相当安全,但不良反应还是不可避免。钆类对比剂在肾脏代谢时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受损,损伤肾脏。所以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慎用。有时也会一定程度引起神经系统代谢改变,产生一过性的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它发生严重的毒副作用的概率极低,仅有0.000002%。表现为呼吸急促,喉头水肿,血压下降,气管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对于癫痫患者也可能诱发癫痫。孕妇不宜使用,哺乳期妇女检查后24小时内禁止哺乳。
CT对比剂和MR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对上述对比剂在临床上使用的安全性产生很大的担忧。其实国内的医疗机构对这一问题做出了严格规范的预防要求和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设定各类检查项目的对比剂注射方式,注射用量,注射速率。对比剂的温度,浓度。要求检查后必须留观30分钟才能离开。签署对比剂使用前的知情同意书。要求医务人员正确掌握使用对比剂的适应症。检查室内必须配备必要的各类抢救设备和药物。建立抢救应急通道等。
那么我们自己又可以做哪些事情来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呢?答案就是水化。水化,是对患者进行造影前或造影后进行口服或静脉补液,即:在对比剂注射前4小时至注射后24小时,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至少每小时给予100ml液体。通过水分的摄入,对人体内部的造影剂进行稀释,从而降低由造影剂注入后引起的血浆渗透压升高,缓解肾脏血管收缩,增加排尿量,加快造影剂的排出速度,减轻肾小球及肾小管的损伤,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目前,临床通行水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口服水化。该方法简便易行,使用频率高。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晨起后检查前大量饮水500到1000ml,检查后24小时内连续大量饮水约2000到3000ml。第二种方法是静脉注射,即在注射对比剂前后注射0.9%生理盐水。两种水化方法对于预防或减少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均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谢易辰 孙炎冰 于红 上海市胸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