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音版歌剧《卡门怎么会这样用日语怎么读》连演四场,展现中国歌剧年轻力
最佳回答
“怎么会这样用日语怎么读”上音版歌剧《卡门怎么会这样用日语怎么读》连演四场,展现中国歌剧年轻力
12月12日晚,上音歌剧院与法国波尔多国家歌剧院联合制作的歌剧《卡门》结束了一连四晚的公演,掌声和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两国主创团队倾力合作,为岁末的申城带来一份礼物。
台上有许多年轻的面孔,包括上音青年歌剧团、上音交响乐团和上音合唱团的学生们。在歌剧《卡门》艺术总监、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看来,4场演出渐入佳境,虽然学生们的演出还有点青涩,但这种学生气也十分可贵。散场时,听到观众们的认可,廖昌永感到很欣慰。
法国波尔多国家歌剧院导演埃马纽埃尔·巴斯泰(Emmanuelle Bastet)说:“学生和职业歌剧演员不一样,但我们并没有因此降低要求。事实证明,上音的学生们十分努力,最终演出的效果也很令人满意。”
上音版歌剧《卡门》剧照
中法合作,火花四溅
这是上音歌剧院和法国波尔多国家歌剧院的第一次合作,虽然不算“大制作”,但呈现的效果令廖昌永惊喜:“舞台制作简洁明了,又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塞维利亚的建筑风格,服装设计也是如此,灯光也很好地配合了剧情发展。”
今年9月,法国主创团队进驻上音,指导上音学生排练。作为全世界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导演埃马纽埃尔·巴斯泰坦言,重编《卡门》的确有不少压力。“来中国前,我们在法国就已经开始工作,大家一起研究剧本,包括舞美、灯光、服装等方面,都为这部剧度身定制了一些创意。到了上海以后,看到上音的学生排练过程,我们又有一些新的想法,和老师学生再沟通,不断打磨这部歌剧,每一天都是累并快乐着。”
上音版歌剧《卡门》剧照
主演卡司分AB两组,一组是国际歌剧新秀——来自阿塞拜疆的女中音埃尔米那·哈桑、来自法国的男高音朱利安·亨利克分别饰演女主角和男主角;而另一组则是上音版——由音乐戏剧系副教授董芳饰演卡门,上音校友张龙、博士研究生朱贺饰演唐·何塞。此外,上音博士研究生顾文梦、范雪妍饰演米凯拉,博士研究生胡斯豪、硕士研究生张曦饰演艾斯卡米洛等。
在巴斯泰看来,两组卡司各有千秋。“A组男高音是法国人,用母语表演可能更得心应手,但上音师生的表演在语言和艺术表达上也近乎完美。在《卡门》团队,每个人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尤其是我们一边排一边创作,等到合唱或者孩子们表演时,所有主演都非常有耐心在等待,这种敬业精神值得称赞。”
有业内学者认为,上音版《卡门》为观众们呈现了新的诠释路径,让国内听众一改以往的观赏印象,具有音乐、语言纯正,独唱、合唱纯粹,情感纯真以及舞美纯朴的“至纯”特质。
上音版歌剧《卡门》剧照
舞台是最好的检验
自1927年创院以来,上海音乐学院就坚持扎根中国、面向国际。廖昌永说:“进入新时代,我们的国际化进入快车道,与世界上52个国家的学校、专业团体和剧院建立了合作机制,例如芬兰萨翁林纳歌剧节、爱丁堡音乐节,在歌剧领域,与意大利科莫歌剧院联手打造《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与德国基尔歌剧院联手打造《茶花女》……一方面积累经验,一方面也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音乐教育教学的成果,增强学校的办学国际化能力。”
青年指挥家林大叶自嘲是此次《卡门》团队最累的一位——3个小时的演出,他全程站立,休息时就要擦去额头的汗水。“《卡门》有很多版本,上音这次选的是宣叙调版,全长达3个小时。这么经典和伟大的一部歌剧由我来指挥,所有的压力在舞台呈现的时候都变成了动力。”
上音版歌剧《卡门》剧照
林大叶对于上音交响乐团的表演也打高分:“都是上音的在校生,在很短的排练时间内完成如此精彩的表演令人刮目相看。现在正好是所有人期末考试的时间,对于他们来讲压力非常大,但是他们顶住了压力,给大家呈现出了精彩的演出,这就是上音精神。”
A组饰演斗牛士艾斯卡米洛的胡斯豪,就是学校国际合作的受益者。这位身高1.88米的在读博士研究生,先后师从周正教授和廖昌永教授,活跃于国内外歌剧舞台。作为男中音,他此前曾多次表演《斗牛士之歌》,但参演一部3小时的歌剧还是第一次。“歌剧《卡门》中的斗牛士,可以说是所有男中音梦寐以求的角色。但之前主要是练习演唱这一环节。而这一次和法国波尔多国家歌剧院合作,让我学到了很多表演的经验,法语也进步了不少。”
结束在上海的四场演出后,12月14日,上音团队还将把歌剧《卡门》音乐会版带到无锡大剧院。廖昌永说:“创作艺术实践和科研是反哺检验我们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我们培养的学生怎么样?舞台是检验他们最好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