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一个地道的上海故事“走出去”,《向延安》感动澳门年轻人为什么会这样用日语怎么说

本报记者 刘少华
2024-11-27 11:58:5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最佳回答

“为什么会这样用日语怎么说”一个地道的上海故事“走出去”,《向延安》感动澳门年轻人为什么会这样用日语怎么说

“《向延安》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大家再会!”随着一段意蕴悠长的上海话旁白在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场响起,观众席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及掌声。

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双礼赞之作,海派谍战题材话剧《向延安》近日受邀赴澳门文化中心连演两场,为持续三个月的“东艺制造·红色巡演季”画上句号。

《向延安》改编自著名作家海飞斩获“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双年奖”的同名小说,由海飞担任编剧,李伯男执导,以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后的上海为时代背景,讲述了正值青春年华的主人公向金喜,阴差阳错以厨师的身份执行潜伏任务,从一个青涩懵懂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革命志士的故事。澳门站演出不仅汇聚来自内地的刘智扬、顾鑫及香港的李施嬅等明星演员,还邀请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江苏人艺)作为联合演出单位加盟。澳门歌手欧阳日华及小演员苏泽熙、卢誉升参演,提升了该剧在港澳地区的关注度。

《向延安》澳门站阵容

“难得有一套以主旋律‘挂帅’的剧目,能以如此创新的设计吸引澳门年轻人坐下来观赏接近三小时之久。”梦想计划协会副会长、《向延安》澳门站召集人卢荻表示。梦想计划协会副理事长、《向延安》澳门站执行导演陈志宏说,该剧从剧本、演员、舞台设计及执行都给予澳门演艺工作者很多启发,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及交流机会。

《向延安》以“延安”点题,实际讲述的是一个完完全全发生在上海的故事。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首轮演出期间,该剧融汇的海派元素和充盈的海派风情引发观众热议。为将《向延安》中的海派风情原汁原味呈现给澳门观众,除了保留剧中的沪语旁白,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还特别策划了“海纳百川——上海城市文化生活影像展”,精选剧中及当下具有海派风情的建筑、地标,通过图片、影像、装置等载体勾勒出上海百年间的巨变。

“海纳百川——上海城市文化生活影像展”来到澳门

“《向延安》讲的就是年轻人的故事。任何人都能在其中找到青春与理想的影子。”原著作者兼编辑海飞如此表示。在澳门演出期间,海飞及一众主创及演员走进澳门教业中学、粤华中学,与澳门师生围绕“青春与信仰”这一主题展开深度对话。嘉宾和演员们分享了“选择、信仰、坚持、奉献”等青春关键词,希望新一代年轻人勇敢面对挑战,鼓励同学们珍惜学习机会,从历史中汲取力量,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向延安》主创与澳门师生交流

话剧《向延安》由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出品,解放日报社联合出品。澳门站演出由梦想计划协会主办,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旅游局、教育及青年发展局等担任支持单位。

伴随话剧《向延安》澳门站演出落幕,“东艺制造·红色巡演季”迎来收官。9月从上海出发,东艺出品的话剧《向延安》《人间正道是沧桑》两部原创作品在全国24城演出27场,用红色戏剧激活红色基因,传递红色薪火。

目前,“东艺制造”已制作出品话剧《向延安》《人间正道是沧桑》、舞剧《雷雨》等六部作品。以话剧《向延安》澳门站演出为契机,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总经理雷雯表示,将持续拓展平台、拓宽渠道、拓新品类,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让“又红又火”的“东艺制造”价值理念从梦想照进现实。

(责编:央广网评: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不该是个难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