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妹妹为何会这样汝刚向这群人“求助”……
最佳回答
“妹妹为何会这样”王妹妹为何会这样汝刚向这群人“求助”……
“任何艺术提高都离不开学者的提炼,很多老演员艺术没话说,但动笔有些困难。很多表演内容没有记录,这是很大的遗憾。我期望更多专家学者关心曲艺生态状况。”上海曲艺家协会顾问王汝刚说。11月13日至15日,第九届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论坛在上海戏剧学院举办。
中国曲协曲艺教育与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等全国34所大学、职业院校和科研机构80余位专家学者共话曲艺高等教育,共商曲艺发展大计。
“曲艺给人带来愉悦、思索、启迪,学点曲艺大有好处。我们的口头文学有自己的审美本性和艺术规律,有历史知识、民族风情,都是宝贵的文化财产,希望专家学者能把这些口头文学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梳理,彰显原生态之美。同时,我们再选一些好的曲艺艺术品纳入高教教材中。”王汝刚记得,自己去日本最大的喜剧剧团,“后台有很大一张布告,梳理表演‘忌口’,我们苦于没有人梳理。作为第一线的实践者,我今年要退休了,我们最需要的是曲艺的地方语言保存。上海人不会说上海话,扬州人不说扬州话,苏州人不说苏州话,我们的艺术的根没有了。”
王汝刚期待更多曲艺工作者融入高校平台,“总结经验、现身说法,通过高校平台进行分析、鉴赏,分门别类,保存曲艺文化的脉络,传播正能量,让更多年轻人从了解、喜爱到从业。”
对于年轻从业者,王汝刚建议把基本功打好,“像美术高手一样,既能泼墨如云,画好写意画,也能惜墨如金,画好工笔画。”他以上海说唱经典曲目《金铃塔》举例,“人人都唱《金铃塔》,比脸谁俊谁美,比嗓子谁亮谁响,这很好,但真正的韵味、气息、画面感还没学到,如果这些学会了,更多的人才就出来了。所以,我们要在传承创新中融合发展,做到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本、融合不生硬、发展不脱轨,从古人‘语不惊人死不休’,到‘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前辈柳敬亭直到江南一带富有大名的姚慕双等,一辈子搞曲艺,留下很多经典语句,够我们琢磨一辈子。我的老师杨华生在曲艺最兴旺时提出要居安思危,了不起。我们怀念他,老前辈真是有眼光。”
王汝刚参加论坛,还出现在14日曲艺名家新秀“送欢笑”专场演出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曲艺艺术受各种历史因素影响,没能搭上高等教育快车,从深层次上严重制约着曲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经过几代曲艺人的奔走呼吁和中国曲协历时8年的不懈努力,2022年,曲艺相继进入《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和《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用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杨发航的话说,实现“一跃跨千年”的历史性发展,开启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代化教育模式。
随着中央戏剧学院和辽宁科技大学率先开设曲艺本科教育,曲艺高等教育逐渐铺开崭新局面。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6家院校开设曲艺相关的本科专业,11家院校开设曲艺相关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其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还设有博士点。4所大专(高职)院校、9所中专院校开设曲艺专科教育,全国10个省(区、市)27所院校开展曲艺通识教育。
曲艺有500多个曲种,有说有唱,集文学、音乐、表演于一体,地域特色极为鲜明。杨发航提出,院校究竟开设哪个专业方向?究竟开展面向哪个曲种的人才培养?要坚持务实原则。中戏与中国广播说唱团等中直曲艺院团合作,突出相声人才培养;辽科大依托鞍山“评书之乡”的地域特点,将重点放在评书、相声、快板、小品人才的培养;扬州大学的曲艺学科建设聚焦大运河文化建设;山东管理学院则以山东琴书为优势特色,打造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科研。“我们要充分结合本地区的特色曲艺资源、本地区的代表性曲种进行深入论证,确保专业设置方向准、力量强、目标明、效果实。”杨发航说。
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表示,高等院校曲艺教育是曲艺艺术在当代传承与创新的关键环节,2023年,上戏招收第一位曲艺创作方向研究生,书写上戏曲艺教育新的篇章。
在分组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围绕曲艺“三大体系”建设、高等院校曲艺人才培养方案、高等院校曲艺相关课程设置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嘉宾积极献策,激发出思想的火花。
曲艺名家新秀“送欢笑”专场演出
11月14日曲艺名家新秀“送欢笑”专场演出,名家云集,不仅带来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多项获奖作品,还有因游戏《黑神话·悟空》爆红的陕北说书《黄风起兮》,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梨园新苗”也精彩亮相。
活动由上海戏剧学院联合中国曲艺家协会、上海市文联共同主办,中国曲协曲艺教育与学科建设委员会、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承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