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与高塔相伴17年,内蒙为什么这么说用日语怎么说古大兴安岭深处的瞭望员

本报记者 刘少华
2024-11-16 15:59:1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最佳回答

“为什么这么说用日语怎么说”与高塔相伴17年,内蒙为什么这么说用日语怎么说古大兴安岭深处的瞭望员

图为正在瞭望塔上工作的王庆文。韩双龙 摄

  兴安盟11月14日电 题:与高塔相伴17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深处的瞭望员

  作者 奥蓝 时秀霞 孟凡婷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秋末冬初是一年里最重要的防火期。时值初冬,内蒙古科右前旗索伦林场大黑山温度已降到-10℃以下,宿舍里炉火正旺。

  建在海拔1153米高山上的瞭望塔有90级塔梯、20米高,这里是王庆文的“空中办公室”。每隔20分钟,王庆文就要爬上瞭望塔观察火情。

  王庆文是“林二代”,38岁那年,父亲下山,他上山。今年,他55岁。

  王庆文告诉记者,护林员是森林防火“打早、打小、打了”的关键,要在24小时不间断地瞭望,即便是雨季,晚上也要定时起来瞭望几次。

  准确分辨方位是每名护林员要练的本领,如果报错一个山头、一个沟叉,山下扑火队员可能就要延误扑火时间。

  王庆文所在瞭望塔的瞭望半径达50多公里,覆盖林区面积超13万公顷。在当地,王庆文被称为“活地图”,发现烟火点时,他报告给林场指挥部的火情地点误差不超过50米。

  索伦林场场长肖永峰告诉记者,索伦林场已多年无人为火发生。“基本上刚冒烟,我们扑火队员就上去了,可以说这都是护林员的功劳。”

  “林场夏季防雷火,秋冬春季防其它火情。”年复一年的瞭望,让王庆文总结出了一套火情鉴别经验。“树起火冒黑烟,草起火冒白烟,雾起来发散没‘根’。”

图为王庆文和队友一起巡山。白海顺 摄

  除了瞭望火情还要巡视山林,最多时,王庆文一天巡视了6次,走了30多公里路。“早都记不清走坏了多少双鞋。”

  值守岗位的17年里,王庆文有12年时间都独守深山。2019年,为了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瞭望塔工作人员变成了4位,王庆文也终于有了伴。大家两两搭班,轮换着上山。

  “东北人讲究‘守家待地’,没有林子就没有我。”王庆文说,有人劝他干点别的,可他却说,他离不开世代守护的林子,“往大了说,是在守护国家的生态屏障。往小了说,就是守好自己的家。”

  在山上,用电全靠太阳能板,为保障通信设备用电,王庆文总“不敢”看手机和电视。山上信号不好,家人们也习惯了他间歇性“失联”。

  “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吃水。”王庆文告诉记者,过去吃水靠马驮,现在吃水靠三轮车往山上运。遇恶劣天气,需要背30多斤水桶爬到山顶。“接雨水、化雪水是常有的。”

  得益于生态保护,这几年山里兔子、狐狸、野猪等动物多了起来,王庆文巡查过程中也随时记录着出现的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和动态。

  “看着这片土地焕发勃勃生机,我觉得这辈子值得!”冬日的巡山路天寒风大,越往林子深处走气温越低。王庆文裹紧棉衣,继续前行。

  “冬季下雪是护林员最盼望的事儿。雪后山林防火压力小点,巡山间隔时间能长些。”王庆文还说,今年除夕夜是他值班,家人早就计划好了,“做几个像样菜,包点大肉饺子送到山上!”(完)

(责编:广深房贷新政满两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