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树才:中外诗为什么会这样日语罗马音的本质都是记录见证人类情感
最佳回答
“为什么会这样日语罗马音”诗人树才:中外诗为什么会这样日语罗马音的本质都是记录见证人类情感
上海12月10日电 题:诗人树才:中外诗的本质都是记录见证人类情感
作者 谢梦圆 陈聪瑶
“古今中外,诗的本质是一样的,就是人类这颗心在跳动,要通过写诗这种形式把跳动的节奏记录下来,给人类的情感做一个见证。”今年是中法建交六十周年,坚持多年翻译法国诗歌的中国诗人树才近日接受专访时表示,现在人们比任何时期都需要诗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各大高校兴起了写诗浪潮,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学生诗人。作为那段岁月的亲历者,已年近六十的树才认为写诗与自己“命运相伴”,“诗歌催生了人身上最理想的部分”。
也正是那个时期,原本只想做好一个诗人的树才在图书馆“偶遇”一本法语诗集,从此走上了翻译法语诗歌的道路,“我看到那本句式简单但隐含忧伤和神秘的法国诗集,不过那个诗人在中国并不太为人所熟知。所以我开始试着翻译法国诗歌,最初只是想把好东西分享给朋友”。
从大学时期开始,树才在诗歌翻译方面的尝试逐渐深入,翻译出了勒韦尔迪、勒内·夏尔、博纳富瓦等法国重要诗人的诗选集。此外,他也在各所大学做讲座,讲授法语诗歌的汉译以及对翻译学理论的思考。2004年起,树才还与法国驻华使馆合作将法国“诗人的春天”系列诗歌活动移植到中国。2008年,凭借在中法诗歌交流中作出的贡献,他还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教育骑士”勋章。
在树才看来,无论古今,中国诗的一大特点就是强调与自然相遇,是人处在天地之间看到外物,从而内心被唤起,“虽说中国现代诗歌不再强调押韵,但核心的灵感来源没有变化,我认为这是一种自然诗学,强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外景和内心的交融”。
至于法国诗,给树才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先锋探索”这一特点,“世界范围内,诗歌的现代性是从法国开始的,它突破了古典诗歌押韵这一类外在形式的束缚”。
虽然各有特点,但树才认为,中国诗和法国诗本质上都是记录人类感情。不过,他也坦言,这些可分享可沟通的感情有时很难翻译到位,“在一种语言里被表达过的,在另一种语言里永远能找到再表达一次的可能,可翻译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例如,一些中文词语很难在其他语言中找到对应,法语中的时态和名词阴阳性等也较难用中文表达。
“在中法诗歌翻译中怎么建立理解?除了通过眼睛理解字面意义外,还需要打开耳朵听,听那些法文诗句之间的东西,它们像空气一样在诗句中流动。之前有些诗我不知道怎么翻译,可能听了上千遍之后,我就突然听懂了它的气息。”树才告诉记者,正是通过翻译,他挖掘出自己的语言潜能,这是仅靠用母语写作无法触及的部分。
“没有对法国诗歌的翻译,就没有我自己的写作,这两者是交错影响的。”树才说,中国新诗的来源之一是诗歌翻译,中国百年诗歌史上,兼得诗人和译者两个身份的不在少数,“希望中国未来有更多作家和诗人精通外语,并成为翻译家。中国需要这种双重身份的人充当两种文化的桥梁”。(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