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名家坊歌词为什么会这样|聂卫平:为什么在AI时代,人类仍需要围棋?
最佳回答
“歌词为什么会这样”东西问·名家坊歌词为什么会这样|聂卫平:为什么在AI时代,人类仍需要围棋?
——专访中国围棋协会名誉主席聂卫平
作者 贺劭清 陈选斌
起源于中国的围棋,是当今世界最久远、最复杂的智力博弈活动之一,被公认为代表人类最高智慧水平的运动。
在中国棋手柯洁九段乌镇大战AlphaGo的第七年,人工智能突破了过往人们对围棋的理解和认知,AI也成为东西方顶尖棋手训练的必备工具。
AI深刻改变围棋运动的七年时间,围棋关注度并未随着AI到来而降低。围棋棋手战鹰成为顶流主播“出圈”,越来越多“05后”棋手涌现,随着聂卫平杯、南洋杯等国际围棋赛事澎湃如潮,围棋进一步从东亚走向世界。
为什么在AI时代,人类仍需要围棋?围棋走向世界需要有怎样的“大局观”?中国围棋协会名誉主席兼技术委员会主任、“棋圣”聂卫平接受“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记者:在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围棋的理解是否有所不同?围棋与人生有共同之处吗?
聂卫平:多年以来,我自己对围棋的理解并没有什么变化。只不过年轻的时候,我想做全世界最优秀的棋手,争取拿更多的冠军,而现在我想培养更多拿冠军的人。
我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但是为围棋作贡献这一点,永远不会变。
围棋与人生有很多相通之处。“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逢危须弃、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势孤取和”是唐代围棋国手王积薪所总结的“围棋十诀”。其中,“彼强自保”是指如果敌人很强大,那么我们需要先保护好自己,再与敌人周旋;“入界宜缓”中的“界”指的不是你自己的界,而是到别人的地盘,不熟悉之处,“宜缓”的意思是不能轻举妄动、草莽行动。由此可见,棋盘上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甚至军事中,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所以才有“棋如人生”一说。
聂卫平:“棋圣”是国家用一种称号,对我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一种肯定和鼓励。我在中日围棋擂台赛取得11连胜,这一成绩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我自己也觉得匪夷所思。如果现在让我重新复制一遍,那是没这种可能性。
我被授予“棋圣”的二天,邓小平与万里让我带着“棋圣”证书给他们看。他们给我上课,讲了很多人生道理,说中国政府没有授过“人圣”,我是开天辟地头一个。最后邓小平说,“圣人不好当,还是百姓好”。
几十年后回头看来,“棋圣”确实不好当。这一称号让我得意了几十年,也不安了几十年。
记者:在柯洁九段乌镇大战AlphaGo的第七年,AI把围棋拉下神坛了吗?为什么围棋关注度并未降低?
聂卫平:你觉得围棋是神,它就是神。你若觉得它不是,那就不是。这些观念都没有是非对错之分。
我们要客观承认,过去围棋的一些理论确实被AI所颠覆。但AI是人类制造出来的,最终受到人类的控制。所以即便AI颠覆了很多围棋理论,AI围棋水平再高,最伟大的还是人。
如果要我讲很多大道理,我不懂,也不清楚,但我知道“棋如人生”。人学会下棋,棋盘上的道理对其日常生活、学习工作,都有指导作用。所以在AI时代,人类仍需要围棋。
记者:围棋承载了中国文化哪些内涵?围棋走向世界需要有怎样的“大局观”?
聂卫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围棋在古代称为“弈”,是中华艺文、哲学的重要载体。在中国传统社会,围棋不仅是一门运动,还与儒释道相通,与兵法相通,是技艺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目前中国围棋人口总数超6000万人,其中拥有段级位证书的业余棋手约1500万人。虽然中国有不少学校设置围棋为选修课,但要进一步扩大围棋人口,让围棋像中国“琴棋书画”中的“琴书画”那样成为中小学必修课,仍有一定距离。很多围棋工作者,正为推动围棋进校园而努力。
围棋要更好走向世界,除了扩大围棋人口,还需要欧美、东南亚棋手更多参与。虽然现在围棋遍布全球,奥地利、英国、法国、荷兰、美国均有围棋协会,但现在的职业棋手主要集中在中日韩三国,围棋大赛也主要是这三国争锋。
最近中国围棋协会和新加坡围棋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南洋杯”世界围棋大师赛,尝试在中日韩三国之外,给东南亚以及欧美棋手更多参赛名额。所以“南洋杯”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的选手参赛。除了围棋世界冠军,13岁的新加坡业余棋手陈亦函也受到各路媒体关注。
20世纪,日本最先派出大量棋手前往欧美传播围棋,美国唯一九段棋手迈克·雷蒙(Michael Redmond)就师承日本棋院。近十年,中国浙江衢州每年都会邀请部分欧洲青少年棋手免费来华训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提升围棋人口与欧美、东南亚棋手棋力均非一日之功,需要顺其自然,欲速则不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