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人:诗意的平凡——读黄达明《为什么是这样用英语怎么说心源清波》文集

来源: 搜狐中国
2024-10-23 04:42:47

最佳回答

“为什么是这样用英语怎么说”刘树人:诗意的平凡——读黄达明《为什么是这样用英语怎么说心源清波》文集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人生天地之间不过百年,纵看古往今来多为平凡,若生于承平之世,则更少有“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之想者。然同为平凡,亦各有不同:有的平凡即为平庸,有的平凡却有精彩;有的平凡只是“躺平”混沌地活着,有的平凡却向往诗和远方。我本是“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但近日翻看黄达明先生的《心源清波》文稿,便不由得心生感慨,要为他发几句议论。

达明原在军队从事政治工作,官至正团上校;后转业地方组织部门从事干部教培工作。他入伍前是一名普通的农村高中生,入伍后两次进入军队院校深造学习。他在军队和地方从事的都是非文字工作岗位。这样的履历、学历,放在我们军队和国家的干部队伍中进行比较,真是“普通一员”,平常得很。但是,当你读到这本近30万字、反映他几十年戎马生涯和地方工作经历的文集,你一定会从中感受到他寓于平常普通之中的不凡。且看这本文集:

有文采。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意谓语言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达明应是谙于作文之道的。文集共80多篇文章,无论是万言长论还是千字短文,大都能精心构思,文心畅达。他善于借喻联想,说理抒情,引经据典也很自然恰当。他的一些短篇言论,常借人们熟知的事物作喻,从一个小口子切入,然后条分缕析,阐明道理。比如《敲鼓敲钟敲木鱼》《把鞋子里的“沙子”倒掉》《送上一张贺“廉”卡》等,让人看了题目就想看文章。他的长篇讲稿,比如借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不同功用谈领导之道,以五岳的高、险、雄、秀等谈青年干部成长发展之路,设喻新颖,说理透彻,读之并不觉其冗长沉闷而心生厌烦。

有生活。生活是文学和艺术创作的源泉,当然也是文章写作的源泉。达明的文章都是来自他的工作实践和实际经历,有感而发,言之有物,洋溢着一种一线的鲜活气息、信息和真实的感受、感悟,很接地气,因而具有一定的可读性、现实性和说服力,并不像有些文章那样空洞无物、套话连篇。比如他的《重视闲暇道德修养》《“五步棋”谱写新时代上海贸促工作新篇章》《加强上海援藏干部队伍建设》等,都是来自工作实践和实际生活,道他人所未道,写他人所未知,读之兴味盎然,掩卷亦引人沉思。

有思想。好文章必有一个好的主题思想。没有思想、没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文章,不知所云或人云亦云,读之必然味同嚼蜡。达明是一个实际工作者,他对做好本职工作用心用脑,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升华思想。随着年龄和资历的增长,他对工作和人生的思考、感悟也日益深入和深刻。比如他的《努力营造良好的军营文化氛围》《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军营文化》两篇,说的都是军营文化建设问题,但一篇属于工作研究,一篇属于思想评论,反映了他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思想的领会和运用。又如他关于援藏工作的三篇,一篇工作纪实,一篇工作研究,一篇援藏感怀,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他对援藏工作的认识和思考,贯穿其中的思想脉络都很明晰,并不是大而无当的浮泛之言。

也许,对这本书还可以概括出一些特点来,但写到这里我却不由想到,达明作为一名军队和国家的普通干部,多年来一直做实际工作而非机关文秘工作,为何能洋洋洒洒写出几十万字的文章?是喜欢写作吗?或许有这个因素,但应该不仅如此。须知,写作不比喝酒打牌唱卡拉OK,使人有一种发泄放纵的快感。写作可能为了提炼一个观点、准确表述这个观点而搜肠刮肚、劳精费神,唐代诗人卢延让就曾慨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所以,我从书中看到了一名普通干部的情怀,他愿意为了我们军队和国家更加美好而宣扬真善美,批评假恶丑,纯净心源,激扬清波,不因人微言轻而放弃自己的责任。我也感觉到了充溢在书中字里行间的一种精神。在当下,这种普通人做平常事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精神的充溢,比文字的留存也许更有现实意义。可以想见,在如今快餐文化流行、阅读呈碎片化之际,也许没有很多人去阅读、通读这本书,书中的一些叙事和说理也可能已经时过境迁,但我以为,这种精神的价值始终存在,应该流布开来。

在书中,这种精神首先表现为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心。所谓对工作认真负责,我以为,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任务是最基本的,如果是领导干部,还应该胸有全局,敢于担当,出成绩、出经验、出人才,不断提高自身和所率团队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而不是等因奉此、得过且过,混日子、熬年头。达明书中有不少关于提高干部能力素质的篇章,在一定程度上应是他以往工作状态的反映,是他自己成长经历的心得体会,讲的都是平常工作具体事情,谈不上轰轰烈烈、功劳卓著,但是真实客观,所以读之令人信服,也富有现实教育意义。

这种精神也表现为对个人利益得失保持平常心。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倡导的,比如“修齐治平”“先忧后乐”,以及“全心全意”“完全彻底”“不忘初心”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所以,做到以平常心对待个人利益得失,原属本分,今已不易。有些人心中没有情怀,眼底唯见利益;有的一旦权力在握就私欲膨胀,直至蜕化变质。有鉴于此,达明文章中有许多关于干部成长发展的告诫箴规。我理解,这应该也是他平时对自己的约束要求吧?他职级不高,所说所写也许影响范围不大,但出以本心努力践行,又出以公心劝人向善,这样的文字,你只要读到,是能感受其中蕴含的力量的。

这种精神还表现为不断提升自己综合素养的上进心。宋人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现在书坛也提倡书法家要有“字外功”。这其实都是讲的诗人、书家要注重综合素养。就一般人而言,提升综合素养重在精神文化生活有所追求,加强时间管理,特别是用好8小时外的业余时间。从书稿中可以看到,达明把读书写作作为自己的爱好,通过读书扩展自己的知识面,通过写作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以此颐养心性、陶冶情操。这其实也是在滚滚红尘中抵制诱惑、洁身自好的一个有效法宝。试想,仅就写出几十万文字这一点,需要投入多少精力、时间,包括大量业余时间啊!当然,他通过长期写作锻炼提高了自己的文字能力和思想水平,也是非常令人欣悦的一个收获。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达明在耳顺之年人生秋季,把凝结了多年心血的文字汇集成书,当然不会奢望藏之名山传之后世,而是对逝去岁月的一种回顾和纪念,也是对自己平凡人生而有所追求的一个奖励。但在我看来,对于时人应当也能有所教益,希望这是一个诗意的期待。(刘树人)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