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合力规范洋日语怎么会这样怎么读水果市场

本报记者 刘少华
2024-10-23 23:19:4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最佳回答

“日语怎么会这样怎么读”合力规范洋日语怎么会这样怎么读水果市场

□ 胡立彪

“国产葡萄换上洋外衣价格相差10倍”话题日前冲上热搜,国内水果市场造假现象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近日央视记者在水果市场调查发现,一些商家售卖的贴着进口标签的高价水果并非真的来自国外,而是由国产水果“贴牌”假冒。国产“阳光玫瑰”葡萄市场售价一般在每千克12元至20元,而宣称为日本进口的礼盒装“阳光玫瑰”葡萄售价高达每千克130元。

在懂行的人看来,这些所谓“进口水果”都是一眼假,很容易识别。根据我国相关法规规定,进口水果必须经海关检疫获得动植物检疫许可证方可入境销售。海关总署9月发布的《获得我国检验准入的新鲜水果种类及输出国家地区名录》显示,日本目前予以准入我国的水果品类只有苹果和梨。显然,当下国内市场上所售号称日本进口的葡萄均有问题,不是假冒即为非法入境。

问题是懂行的人并不多,而喜欢高价洋水果的消费者却并不在少数,这就给造假者制造了机会。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洋水果造假涉及的水果种类很多,造假手段也多种多样。除以国产水果“贴牌”冒充进口水果外,还有一些商家在水果的产地和规格上造假。比如,有商家撕掉橘子上原来贴的“SWEETS”字样的标签,换上“2PH”“CITRUS”字样的标签,这样就将来自南非的橘子“变成”了来自澳大利亚,市场售价会提高5倍以上。又如,来自同一产地的进口车厘子,规格不同售价也不同,3J的500元/箱,2J的450元/箱,有的商家将3J的标签贴在2J的箱子上,每箱卖480元,换一下标签就可每箱多获利30元。

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进口水果包装上须用中文或英文注明水果名称、产地、包装厂名称或代码等信息,消费者可以此辨别水果身份。如果商家无法提供相关证明,就可以判定其所售进口水果为假冒货。不过,由于我国目前对进口水果产品标签管理尚不规范,缺乏统一的强制性要求,致使一些不法商家钻了空子。水果产品上粘贴的进口标签,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仿造并不难。目前在一些电商平台可以找到出售“进口水果标签”的店铺,假标签售价都很便宜,10元就能买到6000贴商标,且样式繁多,产地是“新西兰”还是“美国”,随便挑。

当然,不良商家钻空子,在假洋水果上做文章,也有一种消费需求支撑。具有一定水果知识和消费理性的人都明白,水果的品质与产地直接相关,并非进口的一定就好,有很多国产水果尤其是一些地理标志产品,不管是在营养价值上还是在口感上均不输给国外产品,甚至优于进口同品种水果。进口水果由于加入更高的运输成本、保鲜技术花费和关税等,进入终端市场的售价较国产水果也要高出不少。高售价加上“洋身份”,让一些消费者产生误读——“进口水果就是好”,于是他们对进口水果大加追捧。这种心态被一些不法商家拿捏,玩假洋水果的套路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不法商家假冒进口水果行为不仅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还构成不正当竞争,挤压了正规商家的生存空间。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法规标准,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核查进口水果的各种手续,发现不法行为及时查处。对于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的犯罪行为,司法部门也应加大打击力度。电商平台要把好关,严格核查售卖进口水果标签商户的资质和相关商品信息,将有问题的商户清出平台。

消费者面对进口水果也要保持理性,在擦亮眼睛学会分辨真假的同时,也应当破除对进口水果的迷信,认识到本土农产品同样具备优秀的品质,树立支持国货的消费理念。发现假冒进口水果行为,主动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当权益受损,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只有这样,才能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推动本土水果品牌健康发展,享受更加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

【观象台】

(责编:岁女孩和岁妈妈练出同款腹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