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双诉双融”机制化解基你总是就这样像梦一场是什么歌层矛盾――社区“吹哨” 法院解纷
最佳回答
“你总是就这样像梦一场是什么歌”北京昌平“双诉双融”机制化解基你总是就这样像梦一场是什么歌层矛盾――社区“吹哨” 法院解纷
“雨季即将来临,可是去年7月就已经向小区物业反映过的家里墙面渗水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今年5月,家住北京市昌平区的周先生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希望城北街道协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社区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时发现,某通信公司在楼顶建造的通信设备房是造成居民家里漏雨的根源所在。有关部门表示,该设备房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同时,部分居民家楼体外侧有明显裂缝,墙皮脱落、墙体保温层开裂也造成漏雨。如果要彻底解决问题,设备房拆除后还要对楼顶整体做防水,但物业公司和该通信公司都不愿承担拆除和维修费用。 依托“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该社区工作人员向昌平区人民法院“吹哨”寻求帮助。这是2023年7月昌平区人民法院和城北街道联合成立的北京市首个“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 街道组织各方代表展开调解。法院干警向街道工作人员讲解相关法律规定,分别释明违法建设、漏雨造成财产损失引发纠纷的法律风险,“未取得规划审批手续建设的房屋属于违法建筑,因漏雨可能造成进一步的财产损失,引发系列纠纷,带来更多法律责任”。 经过调解,该通信公司同意拆除设备房并自行承担拆除费用,物业公司则对楼体裂缝及住户房屋墙面进行维修。 “这起工单的圆满解决,化解了多户居民的漏雨纠纷,并有效消除了后续安全隐患。”昌平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潘幼亭表示,本案中,针对成因复杂、利益主体众多的设备房拆除及漏雨点位修缮问题,法院为街道履职提供了法律支持和指导,将单独以司法手段或行政手段难以化解的矛盾高效解决。 在“双诉双融”共治机制下,形成了从源头化解纠纷的合力。 今年5月,在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某小学就读的栗某、沈某课间玩时发生意外。栗某撞到走廊上的防火隔离门,沈某家长支付栗某3000余元治疗费,对其在医院复查时的1500元费用,沈某家长未予支付。双方相持不下,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司法所向沙河镇“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提出调解需求。 在“网格员初步调-社区(村)进阶调-工作站深入调-法院诉调对接”的“双诉双融”共治机制下,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沙河法庭法官助理谢昊锦收到工作站的派单,来到学校指导调解。 谢昊锦解释称,民法典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谢昊锦与司法所工作人员到现场查看了学校的安全警示标语和安全教育资料,包括安全班会课等记录。“这表明学校尽到了相应的安全管理义务。”在沙河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员的调解下,双方家长就赔偿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同时,学校及时补足安全监管上的短板,“给防火隔离门包上了软垫,课间还安排老师在走廊上安全巡查。”谢昊锦说,由此化解了矛盾纠纷,也给各方上了一堂法治课。 2023年7月,在昌平区委政法委的领导下,昌平法院与辖区镇街探索建立“双诉双融”共治机制,将“诉”前调解与接“诉”即办工作精准对接,针对12345热线工单中的涉法涉诉问题,及时开展联席会商、联合调解,促进纠纷就地化解、源头化解;针对基层治理难点问题,充分整合解纷资源,构建融合治理模式,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助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在昌平法院立案庭庭长杨卫东看来,法院参与到基层治理中非常重要,“要有专业的法律人士明理释法,告知如果相关纠纷不及时解决,会产生更多损失、承担更大责任”。昌平法院及时推送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对于一些当事人的诉求,法院介入能够把问题更加明了,调整、平衡各方诉求,有效平息、化解矛盾纠纷”。 据悉,按照“双诉双融”共治机制,昌平法院已联合城北街道、城南街道、回龙观街道等10个镇街建立“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在每个工作站背后,都汇聚着法官、法官助理、人民调解员等多种专业力量。截至今年10月底,各工作站累计调解纠纷773件,成功594件,成功率77%,靠前化解重难点工单1381件。 “‘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推动了法治、德治、自治力量的深度融合,提高了百姓满意度,实现多方共赢。”昌平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仇哲表示。 “双诉双融”共治机制推行一年来,昌平区受理12345市民诉求同比下降9.87%,共治工作站调解量较大的物业类问题接诉即办效率提升效果显著。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刘胤衡 记者 陈晓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