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工匠”的“冶金”第一次有了喜欢的人第一次有了朋友两件快乐人生
最佳回答
“第一次有了喜欢的人第一次有了朋友两件快乐”“中原大工匠”的“冶金”第一次有了喜欢的人第一次有了朋友两件快乐人生
在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科技系统,有这样一位身材魁梧却又温文尔雅的“反差萌帅哥”,他外表粗犷、内心细腻,他攻坚克难、求真务实,在生产一线锻造科技创新的金字招牌。
他就是“中原大工匠”、河南省十大“师带徒”标兵获得者,河南分公司技术质量总监——徐红杰。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冶金”人生,聆听他的奋斗故事……
勇猛精进,潜心钻出“领先路”
2011,大学毕业的徐红杰进入中建七局技术系统工作。此后四年间,他先后参与了单位多项制度及行业标准的编制,并在50多项科研项目立项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但他深知,要搞较实用的发明创造、解决施工难题,到项目干更有必要。于是他主动请缨,远赴汕头项目,一头扎进了火热而繁忙的建筑工地。
汕头是典型的沿海地区,地质不仅受地形地貌影响,还明显受降雨量的制约。流沙及淤泥地质支撑性差、地下水资源丰富、基坑边坡渗水量大,这三座大山时刻阻碍着基坑施工进度。“快抽!快抽!水位又上来了!”这样焦急又紧迫的声音时常在基坑中回荡。
当时,一同进场的兄弟单位早就掌握了沿海沙质土层开挖的核心技术,而徐红杰所在项目部还处于“卡脖子”阶段。面对难题,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徐红杰带领项目技术团队,顶风冒雨进行重压实验,熬到凌晨修改方案,即便只能提高1%的支撑力也绝不放过。最终,钻研出了解决方法,同时,还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其中,他带头研发的7项成果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在他的带领下,项目施工进度反超兄弟单位,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巨大转变。
自此以后,项目同事们常常这样介绍他,“徐红杰呀,他可是我们项目部最会‘钻’难题的帅哥!”
求是担当,逆行架起“为民桥”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往日的安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建七局接下军令状,紧急建设郑州岐伯山医院。在这场战“疫”中,徐红杰与战友们连续奋战10天10夜,在极度紧张的工期内,不断创新施工工法,为医院建设按下“加速键”。
项目结束后,他带领技术人员对抢建过程中的创新成果进行总结,获批国家专利7项、省级工法1部,在后续河南禹州、郑州中博等疫情防控应急隔离点的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2021年7月20日,郑州遭遇特大暴雨。“当时许多群众被困,险情在前,刻不容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个时候不上什么时候上!”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投身到防汛救灾工作中。
无论是防洪抗疫的大战大考,还是优质民生工程创建,都不断坚定着徐红杰的为民情怀,不断丰富着他的创新履历。2022年6月,由他参与编制的《河南省工程质量手册》正式发布,专门增加了防灾应急处置内容,在全国尚属首例,为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应及应急处置设立了地方标准。“能为河南省灾害处置能力提升、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我很自豪”,这是徐红杰朴素的愿望。
至诚无息,育才点亮“创新梦”
多年来,徐红杰不仅坚守施工一线、致力科研,也以至诚之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创新达人”,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创新人才。他带头创建党员创新创效先锋工作室,与青年员工签订“师徒协议”,从培养创新思维入手,到总结开发施工工法,将自己所学所悟倾囊相授,点亮每名青年员工的“创新梦”。
他知行合一的坚守,收获了累累硕果:带头撰写省级工法5部,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获实用新型专利百余项,成果应用中累计创效4000余万元。他本人荣获“中原大工匠”、河南省十大“师带徒”标兵等荣誉。
从总部到项目,他深深扎根企业的沃土,以创新滋养、用匠心浇铸金字招牌,让科技之花开满筑梦征途,从青年到壮年,他走过了“二十开窍”“三十而立”,如今到了“四十不惑”的时光,但属于青春和创新的故事依然未完待续……(田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