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秋分二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英语候·蛰虫坯户——天凉好个秋

来源: 搜狐中国
2024-09-22 12:40:54

最佳回答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英语”节气|秋分二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英语候·蛰虫坯户——天凉好个秋

这是令神州大地普遍感受到秋风瑟瑟的时节。

秋分二候·蛰虫坯户  徐冬冬(绘)

一想到秋天,人们几乎都会下意识地想到那萧萧秋风。再没有比秋风更能代表秋天的了——那送爽的秋风,带给人们无边的惬意和舒朗;那金色的秋风,染黄了原野山川,吹来了一年之中最盛大的丰收;那凄清的秋风,搅动着人们满腹的思乡悲秋之情;那瑟瑟的秋风,卷走了绿意,让天地笼罩着肃杀之气···

有道是“稻花香里说丰年”,也有言“秋风秋雨愁煞人”,秋风吹过,让我们欢喜,让我们愁苦。秋的色彩,永远是斑斓多姿,而绝不会归于平淡。

令神州大地普遍感受到秋风瑟瑟的时节,就在秋分二候前后。

此时,站在南海之滨,晨曦日暮之中,明显的凉意完全覆盖了往昔尚存的热感。风吹过,身上裸露的肌肤瞬间被秋凉掠过,禁不住打个激灵,暗问一声,真是奇怪啊,明明前些天还热得要吹空调,怎么一下子就凉了下来呢?

时节的转换就是这么奇怪,秋之风好像踏着节气的鼓点疾步走来,一走到秋分这个节点,风里顿时就多了寒凉的力道!即使是在离太阳最近的南国,也能感觉到挡不住的凉意了。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以后,太阳直射点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地面的热量一天天散失却不再得到有力的“补给”,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随之一次次地下降。

当“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变化累积到一定程度,一个重要的物候特征出现了:秋分二候“蛰虫坯户”。

《礼记》注曰:“坯,益其蛰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意思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从初春惊蛰时节在长久的蛰居之后开始爬出洞穴活动,到此时复归洞穴“潜伏”,虫儿们的生命状态经历了一个轮回。以此作为物候特征,细致而准确地揭示出到秋分二候时,阴气开始明显旺盛的趋势。

此时,天南海北都在秋风的裹挟下进入浓郁的秋意里,但又各有不同。南国的海滨,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终于开始享受到秋高气爽的惬意;而在北国的高原,日最低气温甚至已降到0℃以下,漫天晴雪飞舞、大地银装素裹的壮丽雪景或可出现。

这多彩的秋意总是带给画家无限的灵感,激发出不息的创作激情。在徐冬冬看来,秋之风既是秋意多姿最好的表现者,又是实质的造就者。风之动,实为气之动。画出了秋之风的状态,也就画出了阴阳之气变化的状态。

他认为,无论是意象绘画、印象绘画还是抽象绘画,都是绘画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本身并没有高下之分,用哪一种绘画方式更适合更高妙,取决于画者要表现的对象是什么。他所画的秋分,不是人们眼中所见的丹桂飘香、蟹肥菊黄,而是这些秋景背后的天地之气的变化,万物生命的状态,以及他的灵魂融会在天地变化之中的轨迹。“气”“灵魂”“生命的状态”,这些都是很抽象的概念,用抽象绘画的手段来表达,当然是最合适的。

用心沉浸在四季变化之中就可以观察到,每一天的日出日落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一朵春花、没有一片秋叶是相同的,天地无言,却有大爱存焉,大自然处处都孕育着抽象的语言。看那天空中被落日余晖染红的秋云,看那日出时浪花翻卷的波光,不就是最美的抽象绘画吗?

中国文化的传统讲究道法自然,中国抽象绘画同出此理,是创新中的传承,传承中的创新。面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责任,去发现去感悟天地自然无声的语言,是中国抽象绘画不竭的源泉。

(文/徐立京 绘/徐冬冬)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