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这样对我歌词十日谈 | 杨逸:蓄势与新生
最佳回答
“你为什么这样对我歌词”你为什么这样对我歌词十日谈 | 杨逸:蓄势与新生
北方的冬季,其实是匀速到来的。
进入十一月,树木日渐凋零,气温缓缓降落,温吞的感觉像一场慢条斯理的刹车。待到小雪节气一过,气温便犹如踩上灵敏的油门,冲破零摄氏度线,挟卷起漫天风雪,骁勇迅猛,决绝凛冽,直抵隆冬的酷寒。
好在这里的人们早已储备了足够的经验,跟寒冷交战,等待阳气复原。关于冬藏之道,连草木和动物都自有其蓄敛的方式——草木以叶落、熊蛇以冬眠、松鼠藏匿松子,作为北方人,自然也是各有心得的。
早些年,刚一入冬,各家各户因为取暖要烧煤烧柴,每天早晚都会烟雾弥漫。柔弱的上呼吸道躲无可躲,慢支、咽炎也就成了历史悠久的地方病。这些毛病除非急性发作期,否则不会打针吃药。人们便只能在食疗上想办法。煮百合粥、熬冰糖白梨水、把大红萝卜切成片上锅蒸成透明、用红菇娘皮煮水当茶饮,这些土方法,怕是每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都不陌生。
集中供暖后,烟雾不再零零散散,基本上都从热电厂的大烟囱直上云霄了。冬天的咳嗽声不再像从前一样密集,物质的极大丰富,又给东北人的上呼吸道保养提供了诸多新鲜和新颖——秋梨膏、念慈蓭枇杷膏、南方直飞而来的水果、空气加湿器、上呼吸道雾化器……诸般新式“武器”,饕饕餮餮,不一而足。
在东北,冬季需要养护的岂止上呼吸道这一项。东北老人说自家孩子,挂在嘴边总是那么几句:嘴要壮、脚要勤、吃啥补啥。这些话里其实藏着民间最朴素的养生之道——身体强壮了,才能抵御风寒,百病不侵。
人参乌鸡枸杞汤,便是一道广为北方人推崇的传统冬季进补膳食。
东北是人参之乡,虽然野山参濒临绝迹,可人工种植的林下参和园参是蓬勃丰沛且价格亲民的。用来煮汤的人参不必太“大龄”,也不必品相上乘,人体需要的是它的皂苷和微量元素。说起来,人体是非常精细并且很会挑拣的。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定志,乌鸡则是传统的提升免疫力食材。烹制方法非常简单:乌鸡整只、人参一根或参须数绺,清洗、下锅、砂锅慢炖,少盐,可加适量红枣枸杞以减少人参特有的“土腥味”,以汤为主,以肉为辅,经常食用可以预防感冒,增强体质。
时光流逝,我倒也自创了一些冬藏方法。这里不说食补,只说精神上的“蓄势与新生”。
冬季萧条肃杀,可我的家里,却在最冷的月份开了满室花朵。最先开的是跳舞兰、文香兰、蝴蝶兰,紧接其后是葡萄风信子、郁金香、朱顶红,开在最后的是水仙。后面这几种都是晚秋时网购的,落雪后,陆续莳养。这也是北方得天独厚之处——供热后二十几摄氏度的室温,恒定、适宜,只要有缘而来的花,只管因缘绽放就是了。
它们在为明媚的生命起舞。我呢,刚刚从窗外的皎然素白中,看到季节的更迭轮回、顺势而为,一转眼,又在窗内桃红、浅绛、橙黄色的舞姿里,倏然看到冬日尽头那场蓄势已久、生机勃勃的“春发”。
这样的冬藏,自带几分哲学意味。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时节有大规律,生命的形态又何尝不是如此。这几年,冰雪经济让东北的冬天“热气腾腾”,“猫冬”早已是远去的“老把式”了。人们一边奔波建设一边遵从祖训,用更多的膳食滋补身体。这也不足为奇,寒冷早就把“抱持希望去等待”和诸多坚韧的品性,刻在了北方万物与众生的骨子里。(杨逸)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热门排行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