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兵20万?"乌总理这么说,保卫祖国长沙县旭辉汇樾城为何会这样已等同惩罚"

来源: 搜狐专栏
2024-12-03 01:51:22

最佳回答

“长沙县旭辉汇樾城为何会这样”逃兵20万?"乌总理这么说,保卫祖国长沙县旭辉汇樾城为何会这样已等同惩罚"

(原标题:逃兵20万?"乌总理这么说,保卫祖国已等同惩罚")

原创 杨蓉 观察者网

► 文 观察者网 杨蓉

乌克兰军队“逃兵”现象加剧,不仅乌检察机关立案数量创下纪录,还有乌议员估计,弃离职守人数可能高达20万,占现役35万人的近六成,引发外媒关注。对此,乌总理什梅加尔提出,将率先将有逃税前科者征召入伍,但遭质疑此举将参战卫国等同于惩罚。

据英国《金融时报》12月1日报道,仅在今年前10个月,乌检察机关就对约6万起士兵弃离职守的行为立案调查,几乎是冲突爆发前两年立案总数的两倍。

报道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案例发生在10月下旬,当时乌军第123旅的数百名步兵弃守了位于顿涅茨克地区的武赫莱达尔(Vuhledar,俄称乌格列达尔)小镇,回到家乡所在的尼古拉耶夫。回乡后,有些士兵罕见举行公开抗议,要求军方提供更多的武器和训练。

一名来自乌军第123旅的、不愿透露姓名的军官说:“我们到达武赫莱达尔时只有自动步枪。原本说有150辆坦克,结果只有20辆……而且没有任何支援。”

他还告诉《金融时报》,在过去近三年间,他的部队从未进行过一次轮换。在轮换期间,部队人员通常有四周的时间返回基地休息、与新兵一起训练、修理损坏的装备等。

在这名军官看来,武赫莱达尔早在一年前就已经被摧毁,根本没有理由让士兵冒险去守卫它。“他X的没有人需要武赫莱达尔。”他爆粗口道,“他们没时间康复和休整,只是在送死。”

乌克兰地方政府部门表示,一些来自123旅的逃兵已经返回前线,另一些则藏匿起来,还有一些处于审前拘留中。如果罪名成立,这些擅离职守的士兵将面临长达12年的监禁。

针对前述军官的发言,乌军第123旅的发言人并未回应置评请求。不过,报道说,来自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州和扎波罗热州的数十名士兵也赞同这名军官的观点,他们表示自己感到疲惫、沮丧,并已经出现精神健康问题。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23日,乌克兰基辅,俄乌冲突持续,平民身穿军装参加由乌克兰第三独立突击旅士兵组织的军事训练 视觉中国

据悉,尽管乌武装部队人员规模达到约100万,但前线现役人员只有约35万人。乌克兰总参谋部的一名官员说,大部分弃离职守者都是对长期服役感到疲惫不堪的战斗人员,包括步兵和突击兵。美联社11月29日引述一名熟悉军务的议员的估计称,逃兵数可能高达20万人。

报道称,除了像乌军第123旅那样的情况,还有些乌军事人员借被派往盟国海外训练营的机会逃离兵役。目前,入伍适龄男性被禁止离开乌克兰,但据一名匿名波兰安全官员透露,波兰平均每月约有12名乌军事人员从军事训练中逃走。

鉴于弃离职守、逃离兵役者人数众多,乌执法部门已经几乎无法控制局面。为此,乌计划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招募约16万名新兵,但也面临动员困境。报道提到,因几次被曝出暴力抓人、收受贿赂、开具虚假豁免等问题,乌征兵部门已经声誉极差。

对此,乌克兰国防部长乌梅罗夫近日表示,将停止强制征兵,特别是“巴士化”(busification)征兵,即征兵人员将未登记的男性从街头强行拖上大巴车。他承诺,将让服役适龄男性自行选择旅队和工作岗位。11月21日,乌最高拉达(议会)投票放宽对逃兵的惩罚规则,允许初犯者在重返部队后免受逃兵指控。

此外,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本月宣布,未缴纳税款者将成为首批接到征兵通知的对象。然而,这一说法在乌国内遭遇反弹。《金融时报》称,乌军士兵认为,这一消息暗示,保卫祖国的责任成了一种惩罚。

而在一些士兵的眼中,许多乌克兰民众已经开始不在意仍在进行中的战事,忘记了军队为了保障其安全所做出的牺牲。

乌军现役军队驾驶员博赫丹(Bohdan)说,他不介意平民享受生活,只要军队“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然而“我们却总是在乞求——乞求无人机、夜视镜、修理车的钱”。博赫丹去年在战场上失去一条手臂。“他们忘了,是因为有了武装部队,第聂伯才得以在周六呼吸。”他说。

尚不清楚乌军的新一轮动员能在多大程度上填补现有的空缺。美国、英国都正呼吁乌克兰下调征兵年龄下限至18岁。本周早些时候,拜登政府一名不具名高级官员说,乌克兰当前动员或训练的士兵数量不足以弥补战场上的兵力损失,也跟不上俄军士兵扩充速度,这对乌克兰构成“生存”威胁。

按照乌议会国家安全、国防和情报委员会成员瓦季姆·伊夫琴科的说法,只有大约20%的逃兵会选择归队。而考虑到俄军在东线的迅速推进,《金融时报》援引分析师警告称,乌克兰失去的领土可能短期内很难再夺回。

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ISW)的计算数据显示,2024年俄罗斯已占领2700平方公里土地,而去年只有465平方公里。ISW的分析认为,俄罗斯的攻势受益于某些地区的平坦地形,同时乌克兰防线的薄弱也是一个因素。

延伸阅读

普京已经在棋盘上落子,"懂王"会管杀不管埋吗?

在明确获得美方的放行与授权后,乌克兰利用美方提供的“海马斯”火箭炮直击俄罗斯境内。这是一次精心设计的底线测试——你说不可以用,但我就是用了;你说要用核武器,那我就等着看看你是不是真会用。昨天,我们看到了俄罗斯方面的回应:六个弹头从天空落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精确打击了乌克兰。

在网络上,局势已经发酵了一段时间,而这种发酵似乎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俄罗斯方面未能及时给出后续的澄清信息,甚至出现了这样的局面:俄罗斯那位非常引人关注的女发言人,在开着话筒的情况下接电话,电话中对方大声但悄悄地提醒她“不要去谈那件导弹的事情”。因此,全世界都听到了这样的信息——俄罗斯方面表示暂时先不要谈论导弹袭击的事情。这反而激起了人们更加热烈的讨论,所产生的效果简直拔群。

到了今天早上起床时,事情已经基本明朗。普京亲自宣布,确实不是洲际弹道导弹,而是一种新型高超音速中程导弹,或者说是中远程武器。该武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难以防御;二是没有装载核弹头。但普遍观点认为,既然已经使用了具备多弹头核常两用潜力的武器,只要俄罗斯愿意,随时可以装上核弹头。

而美国国防部给出的消息更加耐人寻味。他们指出,俄罗斯使用的RS-26是中远程导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洲际弹道导弹。更最有趣的是,在发射之前,根据美俄之间降低核冲突风险的规则,为了避免美国预警系统误判为导弹攻击,俄罗斯事先向美国进行了通报。也就是说,美国对此次发射是事先知情的。至于美国接到通报后是否将情况告知了乌克兰,这就留给大家去猜测了。

俄罗斯RS-26弹道导弹 央视

这一轮博弈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约束条件下,大国如何进行类似于“胆小鬼游戏”的战略博弈,并有效管控这种博弈的边界,确保力度和强度在可控范围内。其中,有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各方都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并使用相应的工具传递自己的意志。很明显,美方在测试什么?拜登放开乌克兰使用美国战术导弹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的行动,除了给特朗普挖坑外,实际上是在质疑俄罗斯的威慑能力和反击能力,质疑俄罗斯的武器能否作为一种可靠的工具有效表达其立场。

乌克兰使用的导弹射程为300公里,这一选择更多具有象征意义。在战术目标上,选取了一些不痛不痒的非关键性目标,避免一开始就造成重大的人口伤亡或军事资产损失,从而防止对俄罗斯造成过度的刺激。乌克兰的目的是通过这种打击来试探俄罗斯的意志,观察俄罗斯是否有足够的决心和手段来兑现其承诺。

俄罗斯对此作出了反应,这个反应也非常符合冷战时期美国肯尼迪政府提出的梯次升级理论,而非艾森豪威尔时期杜勒斯所主张的大规模报复战略。俄罗斯在选择反击目标时非常明确,旨在传递以下几条信息:

第一,俄罗斯会兑现自己的承诺,即如果受到攻击,一定会作出反应。第二,俄罗斯拥有相应的工具来兑现其承诺。第三,在兑现承诺的过程中,俄罗斯是理性的,不会一开始就采取极端行动导致局势失控。第四,在程序上,俄罗斯不会给对方留下借题发挥的空间。

因此,俄罗斯的反击非常成功,其导弹不仅成功躲避了拦截,而且展现出的视觉效果既震撼又不会导致局势的失控。

俄罗斯似乎在向美国展示:你不是一直想看我们的行动吗?你不是选择了乌克兰作为博弈的棋盘吗?那么,俄罗斯就在这个棋盘上落子。全世界都目睹这一幕,打击精准,技术特征显著。


俄军RS-26导弹发射场景

在舆论上,俄罗斯此举意在制造对美国的心理震慑。这种心理震慑的一个关键点是:俄罗斯用大声密谋的方式给出了一部分信息,但故意不透露打击的全部细节,让美国去猜测。但又严格地卡准边界,不给对手以借题发挥的空间。

首先,乌克兰手中握有一个被视为保命符的东西,那就是所谓的《布达佩斯备忘录》。该备忘录规定,有核武器国家不得对乌克兰的领土和主权完整进行威胁或使用核武器。然而,这个保命符可能最终只是个笑话。

2014年,乌克兰曾试图启动《布达佩斯备忘录》的保障机制,但当时被奥巴马政府否决,理由是乌克兰并未遭受核武器袭击或威胁。而此次,俄罗斯使用的中程弹道导弹并未携带核弹头,因此并不构成核武器使用,从而避免了启动《布达佩斯备忘录》。

俄罗斯方面强调,虽然他们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意志,但他们的行动非常理性,并提前向美国进行了通报。所有的反应都卡在一个精准的点位上,既展示了实力,又没有过度激化局势。这一举动实际上将问题精准地抛回给了美国和西方盟友。

接下来,类似于英国、法国乃至德国这样的国家将面临考验。第一个问题是是否跟随美国的步伐,第二个问题是美国后续会如何反应,是否会真的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任由局势糜烂下去?如果任由局势不管,乌克兰可能会继续采取激进行动,比如使用美国提供的“海马斯”发射中短程战术导弹,以及英国提供的中程巡航导弹,打击俄罗斯境内的目标,从而进一步激怒俄罗斯。

2024年11月21日,消防员在乌克兰第聂伯罗的俄罗斯导弹袭击现场进行灭火作业 路透社

在当前系统性的博弈中,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地面冲突已经不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相反,大家更关注这种一来一往的新回合制博弈。因为地面上的局势已经没有太大的悬念。

之前,泽连斯基使用导弹对俄罗斯发动打击后,整个舆论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氛围。这种氛围似乎在重新定义俄乌冲突,让人们忘记地面冲突这一部分,忘记俄罗斯已经占据了乌克兰东部相当数量的领土(约18万到20万平方公里),并且乌克兰可能已经无法收回这些领土。

现在,人们更关注的是乌克兰是否敢于用导弹打击俄罗斯本土,以及俄罗斯是否会用核武器回击美国和英国。仿佛只要这种局面不出现,那么俄罗斯就是输家,而乌克兰则是赢家。这种新认知模式具有取消主义和规训式的特征,强行植入并规训了人们的思维。

从认知博弈的角度来看,俄罗斯使用其命名为“榛树”的中程弹道导弹对乌克兰进行精准回击,这一行动打破了之前构建的信息茧房。俄罗斯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其军事能力和决心,向外界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即使不使用核武器打击英美本土,俄罗斯也具备强大的实力和意志来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俄罗斯也在其控制的范围内,努力确保冲突沿着其构建的框架进行,使得外部势力难以轻易破局。

对于观察者而言,这一轮博弈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我们目睹了多弹分导式多弹头技术在实战中的应用,在此之前,美国曾面临过与苏联相似的中程弹道导弹威胁,而现在这种威胁再度降临。除非美国在欧洲部署同样数量的中程弹道导弹,否则其对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延伸和威慑的可信度,将受到实质性的冲击和挑战。

如果俄罗斯只是在欧洲的领土上使用核武器进行打击,美国是否愿意冒着本土遭受核打击的风险与俄罗斯进行摊牌?目前看来,美国在这方面的反应能力和数量丰富程度可能不及俄罗斯。

现在,历史在一定程度上诡异地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状态。尤其是在拜登和特朗普交替的时期,未来这段时间,尤其是到明年1月21日之前,不仅是美国国内有很多看点,全球尤其是俄乌冲突的发展也将备受关注。其中隐藏着更多的细节,值得我们持续深度观察。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