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个人为什么是这样像梦一场是什么歌里面的 逛一座城 | 周予同曾住在桃江路
最佳回答
“为什么是这样像梦一场是什么歌里面的”为一个人为什么是这样像梦一场是什么歌里面的 逛一座城 | 周予同曾住在桃江路
444米长的桃江路东起汾阳路,西至乌鲁木齐南路。从普希金纪念碑开始,踏上这条原名靖江路的小路,在花园住宅中漫步,感受梧桐区的优雅、静谧。20世纪60年代,经学史家、教育家周予同就住在桃江路21号。
周予同曾在多所大学任教,担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辞海》副主编等职,著有《孔子》《朱熹》《群经概论》《中国现代教育史》《中国学校制度》等。
为“朴社”命名
周予同18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读书期间曾作为高师代表参加“火烧赵家楼”的壮举。1920年毕业之后,他来到上海,进入商务印书馆主编《教育杂志》,和温州同乡郑振铎成了同事。当时,周予同、郑振铎和其他四位同事同住在闸北永兴路的一处小巷内,时常相伴探讨学术。
1923年,郑振铎向商务印书馆的几位同事提议集资办一个出版社,商定每人每月从工资中提出10块钱储存到银行生息,集款到一定的数目时,便可以出书。当时,顾颉刚、郑振铎、叶圣陶、周予同、沈雁冰、胡愈之等20人应邀参与。根据《顾颉刚年谱》记录,社名就是周予同起的——“他听过钱玄同的课,又醉心于清代的‘朴学’,故名‘朴社’。”
朴社推出过许多力作,其中顾颉刚的《古史辨》一年内曾经再版十次。朴社后来还出版了俞平伯主持编纂的《霜枫小丛书》、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范文澜的《群经概论》、郭绍虞的《文品汇钞》等一系列优秀的学术著作。
周予同与郑振铎一生相交,情同手足。郑振铎的儿子郑尔康曾回忆两人的交往:“在我的印象中,复旦大学名教授周予同风度翩翩,有江南才子之称,与父亲关系密切……他时常来我家,他们说的都是温州话,记忆中他们说的‘猴’与‘狗’的发音好像是一样的。他们喜欢吃温州的杨梅酒……”
研究经学史
图说:桃江路21号 新民晚报记者 金晶 摄
周予同是中国经学史这门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早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出版了《经今古文学》《经学历史注释》《群经概论》。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周予同撰写了《经今古文学》《群经概论》《孔子》《朱熹》《经学史与经学的派别》《纬书与经今古文学》等大量著作。后来,他的许多文章刊载在开明书店的《中学生》杂志上,其中《关于甲骨学》一文也使“甲骨学”的名称首次出现在甲骨学术界。在《周予同自传》中,他谈及研究经学史时曾写道:“我是命定的不得已去研究国故学的人。我研究中国的经学与史学,主观上是要从思想上文化上清算长期的封建社会,绝不是恋旧、怀古,也绝对不想赶时髦。”
上海的孤岛时期,周予同出任暨南大学教务长,将全部精力都投入教学的维护。抗战胜利后,周予同到复旦大学任教,1959年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开设全国大学中唯一的“中国经学史”课程。
20世纪60年代,周予同在复旦授课的同时还兼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当时所长李亚农长期患病在家,周予同实际上承担了许多所长行政之责,甚至“所里买一件小东西都要他批准”。1962年李亚农去世之后,周予同长期主持工作。这一时期,他住在靖江路(今桃江路)21号。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