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为什么会这样问英语怎么说中国行丨“转名录”后“首秀”!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成就展在北京开展
最佳回答
“为什么会这样问英语怎么说”文化为什么会这样问英语怎么说中国行丨“转名录”后“首秀”!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成就展在北京开展
(原标题:文化中国行丨“转名录”后“首秀”!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成就展在北京开展)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惠
12月6日,在北京,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迎来了“转名录”成功后“首秀”。
当天,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联合主办的“黎华锦簇——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成就展”开展,全方位展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历史脉络、技艺特点、保护实践和创新发展。
“黎华锦簇——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成就展”在中国非遗馆开展。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供图
12月5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转名录”后的“首秀”,该展览设“百卉千华”“经纬技艺”“握指成拳”“潮起海之南”四个单元,全面呈现黎锦之美,展现海南省非遗保护成就,推动非遗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黎族腰织机、黎族木制轧棉机、绕线器、弹棉弓……展览展出了黎锦纺、染、织、绣各流程的工具,把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细细“掰开”,向观众展示一朵棉花如何变成一块黎锦的全流程,体现黎族人民的智慧与匠心。
“黎华锦簇——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成就展”在中国非遗馆开展。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供图
黎族腰织机。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供图
“黎华锦簇——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成就展”在中国非遗馆开展。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供图
哈方言服饰底色一般为深蓝色,杞方言服饰上衣无领、背后绣花,润方言有“V”字领,美孚方言服饰在肩部后背增加“后肩布”、赛方言长筒裙多采用提花工艺……展览还展出多件黎族五大方言区的黎锦服饰,为观众介绍不同方言区的服饰区别。
现场还有非遗传承人演示,并搭建了船型屋,把黎族人民的生活场景搬进展馆。漫步展厅可以看到,多位非遗传承人、土生土长的黎族织娘在现场展示黎锦的纺、染、织、绣技艺。她们手法娴熟,动作流畅,每一个步骤都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工艺的匠心。腰织机上,五彩斑斓的线团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的黎族图腾,黎锦在她们手中逐渐成形,仿佛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传说。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在展览现场展示技艺。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供图
参观者们驻足观看,不时发出赞叹声,对这些古老技艺的传承和创新表示敬意。“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现场参观的观众陈先生表示,对于北方观众来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具有很大的地理文化差异,观赏性很强,而且这种差异性让人们对黎族文化有了更大的兴趣。
陈先生还提到,他特别欣赏黎族织娘们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还能够融入现代元素,让黎锦既有历史的沉淀,又不失时尚感。这种创新精神让他相信,这项黎族非遗能够跨越时空,被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
展厅里,来自山东的徐女士细致地观赏着展柜中陈列的各式黎锦服饰。她回忆道,在海南旅游期间,曾在景区偶遇身着黎锦的演员,而今有机会近距离、深入地探索黎锦的奥秘,她对这种技艺的精湛、色彩的丰富以及图案的独特性感到十分着迷。徐女士表示,她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以后能到海南亲自学习织黎锦。
此外,展览还展出多种创新的黎锦文创产品、黎锦时尚服饰;设置了互动体验区,让参观者可以亲手触摸黎锦的质感;以图文、实物展览的方式,展示海南省“非遗进校园”、各大高校传承发展黎锦技艺、市县传统工艺工作站、9个市县黎锦保护等工作成效。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转名录”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缔约国15年来多措并举、握指成拳,为推动该项目保护传承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此次展览具象化地展示了海南多年来为保护传承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工作成效,展示了该技艺“转名录”的底气和实力。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更多人了解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了解海南非遗保护工作成效,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据了解,该展览将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6楼11号展厅展至1月5日,而后将返回海南继续展览至明年春节后。
热门排行
- 评论
- 关注